上海靜安區那間20平方米的奶茶店,1月13日被定為中風險地區,疫情源頭是一位12月21日回國入境的無症狀感染者,她前14天集中隔離,之後,在7天居家健康監測的第7天,例行檢測才出現陽性。這意味著,劉村民1月5日返鄉時,不但行程卡沒有掛“星”,那位歸國者也剛剛走出隔離酒店,彼此幾無交集可能。
縣級公安部門有權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給出“行拘”懲處,但沒有給出劉村民違反的究竟是哪一條哪一款。
眼下,河南等地疫情嚴峻,又面臨春節返鄉大潮,當地領導焦首煎心,完全可以理解;已經在疫情中度過兩個春節的百姓,也大都通情達理,配合防疫要求。但畢竟也會有情非得已的特殊情形,萬一老人彌留?萬一家鄉的孩子生病?不加區分“一刀切”地冠之以“惡意返鄉”,顯然過於粗暴了。
鄲城的醫療資源和大城市不可同日而語,格外審慎自有道理。但仍要警覺,不要讓有悖於“尊重科學”這一偉大抗疫精神的粗放式“懶政”,干擾和消解來之不易的珍貴抗疫成果。
鄲城,道教祖師老子的“丹成”之地;汲冢,西漢“社稷之臣”汲黯埋骨之地。“惡意返鄉”一詞,出自這樣歷史悠久的人文教化勝地,確實有點出人意表。口無遮攔,已往不諫;科學防疫,來者可追。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返鄉情切,何“惡”之有?就地過年,是為國分憂,應該大力提倡,也可以立些“規矩”,但同時家鄉領導可不可以多一點設身處地的溫情,少一點囂張峻厲的官威?畢竟,對百姓最誠摯的善意,方能成就最靠譜的“善政”——人民至上,這一條,不管對大城還是小鎮,都顛撲不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