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網評:數字賦能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娜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全社會更好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此前,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隨著大數據、5G、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影像等的廣泛運用,數字技術正有力促進紅色資源“活起來”,賦能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
數字技術能夠促進紅色資源的科學保護
數字技術有益於推動紅色資源的整體性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在此基礎上,全面推動紅色資源整體性保護至關重要。《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提出,要“分批公布全國革命文物名錄,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不僅如此,還要對各地的紅色文獻、圖片、紀錄片、聲音等進行數據收集、挖掘、梳理與整合,建立基礎數據庫。同時,利用大數據、虛擬現實、3D影像等技術,將紅色資源轉化為數字模式,形成紅色資源大數據庫,助推紅色資源的管理、修復、研究等一系列整體性保護工作。
數字技術有助於提升紅色資源的預防性保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紅色資源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甚至遭到破壞。而3D掃描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對紅色建築、文物等資源數據進行提取掃描,讓紅色資源“定型”在某種狀態,獲得精確的空間坐標數據,進行數字化留存,實現永久的預防性保護。一旦有現實需要,比如因意外發生紅色資源損毀,就可以將這些數據輸入特定系統,再使用3D打印機獲取1∶1的實物模型,並用實物模型補足損毀部分,對紅色資源進行數字化重建。正如2019年法國巴黎聖母院雖然不幸遭遇大火,但前期利用3D掃描、VR和高分辨攝影等技術,保留了珍貴的數據和影像,為文物的修復提供了有力的數字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