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閔銳:韓國和日本對中國威脅認知比較
http://www.crntt.hk   2022-02-10 00:20:15
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閔銳(發言者供圖)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記者 郭至君 梁帆)由中評智庫基金會、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思想者論壇“中美戰略競爭期的中韓關係與東北亞安全”於2021年12月17日在線上舉行,來自中韓兩國的青年學者圍繞中韓關係、朝鮮問題、東北亞安全等議題發表了各自觀點。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閔銳就韓、日對“中國威脅”的認知比較進行了分析。閔銳表示,冷戰結束後的東亞盟友關係可以用威脅均衡論來進行解釋。韓國和日本是美國在東亞平衡地區力量的重要盟友。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崛起的牽制,美國在不斷強化和韓國與日本的關係。

  閔銳說,威脅均衡論強調國家所要平衡的不是權力,而是威脅。在威脅均衡論提出的四個變數(綜合國力,地理毗鄰性,進攻能力,進攻意圖)上評估韓國和日本對中國的威脅認知,比較可以發現:在綜合國力(人口,GDP, 國家實力綜合指數CINC)上,中韓國力差大於中日國力差; 在地理毗鄰性上,韓國相對日本和中國更近; 在進攻能力上,基於韓美同盟和美日同盟的防務要求,以及全球火力指數 Global Firepower排名,韓國和日本幾乎處於同一水平;在進攻意圖上,中日存在“釣魚島”主權爭端,而中韓之間同樣存在“蘇岩礁”等海洋經濟專屬區的分歧。各國在該類問題上分別設定“防空識別區”。由此可見,韓國的威脅認知應該至少達到日本的認知程度。但是現實狀況並非如此。

  2021年3月美國分別與日本和韓國進行2+2對話。比較會談後“美日聯合聲明”和韓國外長的回應可以發現,日本積極應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而韓國“不選邊”的政策搖擺於中美之間。傳統威脅均衡論可以解釋同盟形成的結果,但是無法解釋威脅認知的程度。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冷戰結束後,理論中的變數屬性發生了變化。韓國和日本對華認知的差異存在於兩個變數:對華貿易依存度上韓國高於日本,對華區域戰略競爭上日本高於韓國。

  “貿易和平論”認為貿易可以有效地減緩國家間的衝突。冷戰結束後,自由貿易成為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地理位置相鄰的貿易國家間減少了傳統地緣政治引發的威脅認知。這使得“地理毗鄰性”成為影響兩國威脅認知的積極變數。首先,日本經濟對貿易的依存程度低於韓國。IMF資料統計 1992年—2020年近30年間,韓國總貿易額占GDP 的平均值高達60.4%,而日本僅為22.6%。同時,貿易間相互依賴的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非對稱性依賴”成為中韓之間貿易關係的主要形態。根據貿易依存度公式(雙邊貿易額/GDP ╳ 100%)結合IMF資料統計 1992年—2020年近30年間,韓國的對華貿易依賴程度遠高於日本。截止到2020年韓國對華貿易依存度為15%,日本為6%。這導致韓國在經濟安全利益上比日本更加需要與中國的合作。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