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考古書寫命運共同體新篇
http://www.crntt.hk   2022-01-12 16:52:41
 

   20世紀初,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派”對中國上古史提出了質疑,提出中國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迫切需要一部以實物資料為依據的上古信史。因此,現代考古學一經傳入中國就和古史重建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後,重建中華文明發展脈絡,認識中華文明燦爛成就一直是歷史時期考古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相關的考古發現往往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2021年,浙江衢江雲溪發現了浙江西周早期規模最大的土墩墓,山西垣曲北白鵝東周墓地取得重要考古成果,湖北雲夢出土“中華第一長文觚”,漢文帝霸陵被考古確認,這些成果豐富了歷史時期中華文明發展脈絡和燦爛成就,對早期的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的系列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2021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系列遺產展現了10至14世紀在空前繁榮的亞洲海洋貿易活動塑造下沿線港口社會的蓬勃發展面貌,詮釋出中華文明對該時期東亞和東南亞社會的經濟與文化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對當代和未來的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人類起源是國際國內普遍重視的考古熱點和重點問題。以色列發現的14萬年前人類化石,為歐洲古人種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交流、演進研究提供了材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四川稻城發現了距今13萬年以上的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這是青藏高原上保存最完好、地層與文化序列最完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阿舍利技術體系手斧,有助於推進早期人類遷徙、適應高海拔環境等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成果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