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世錦: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有效融合
http://www.crntt.hk   2022-01-12 08:49:55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談及數字經濟,特別要關注數字化實體經濟的概念。最近幾年,我們強調發展實體經濟,是針對所謂的虛擬經濟的問題提出的。虛擬經濟的問題首先是過度金融化,比如房地產作為投資品過度炒作,金融活動過度自我循環。

  還有一種情況是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快速發展,有些人認為這是偏離實體經濟的虛擬活動。也有一些觀點認為電商平台發展擠垮了大量的商鋪,造成了對實體經濟的衝擊。那是不是可以由此引出不應該發展金融和數字經濟的結論呢?顯然不是。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數字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這些都是有充分的理論依據的社會共識。真正的問題在於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數字技術如何與傳統實體經濟有效融合。

  金融和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有效融合的標準在於是否有利於提高生產力。比如過度金融化並沒有提高生產力,它不是在創造財富,而是在再分配社會財富。互聯網平台中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也有類似的特點。從生產力的標準來講,需要關注數字化實體經濟在一些行業,比如生產和流通領域的迅速發展。這些行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具有數字技術直接介入實體經濟過程、重資產、就業人數多、供應鏈優化布局等特點,從而顯著提高了生產力,形成了比較強的競爭優勢。

  強調發展實體經濟,並非簡單地回到傳統的實體經濟,也並不僅僅是重視發展物質形態的生產。事實上,傳統的實體經濟已經大量過剩,再增加供給也未必有市場需求和競爭力。因此,我們面對的是兩種不同的實體經濟,一種是傳統競爭力已經下降、過剩嚴重的實體經濟;另一種是數字化賦能、生產率大幅度提升的新實體經濟。我們面臨的一個真實的挑戰是實現轉型,怎樣把傳統實體經濟轉向數字化賦能以後生產力提升的新實體經濟。

  關於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關係,有兩種觀點。一種強調的是製造業很重要,是立國之本,比重必須要保持在一定標準之上。另一種認為服務業比重上升符合經濟結構轉型的規律,中國已經到了服務業為主發展的階段。這兩種說法聽起來都有道理,但難免有所掣肘。如果由表及裡,則不難發現,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互支撐。服務業,尤其是直接為製造業提供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物流、金融、信息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法律商務服務等,最初大量都是包含在製造業之中的。隨著這些業務的發展和專業化分工水平的提高,採取了外包服務等業態,被劃入服務業領地。這些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相互融合,相互高度依賴。一個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發達,通常相對應的就是高水準的製造業。相反,如果生產性服務業落後,發展高水準製造業也是一廂情願。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議題是,把製造業和為之直接提供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加總起來進行觀察分析,相應地提出一個“製造和相關服務業”的統計概念,這樣才能客觀全面科學地看待和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協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