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須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好其補鏈、固鏈、強鏈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中小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穩增長、惠民生、保就業、防風險、促改革的中堅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其專注於產業鏈上某個環節,聚焦核心主業,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強,已成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成為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堅實保障,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來源。
經濟參考報發表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講師李成明文章表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99.8%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50%多的稅收、60%多的GDP、70%多的創新成果和80%多的就業。但近年來中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瓶頸,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而且從業人數占比和民間固定投資占比也有下降趨勢。相比之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則表現出強勁的創新實力和發展韌性。疫情期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率先實現復工復產,2020年3月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98%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復工復產。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好其補鏈、固鏈、強鏈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
文章分析,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強且處在產業鏈核心位置,是轉變經濟結構和布局未來產業的戰略重點,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首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成長性,構成了未來產業生態雛形,其自身增長能力已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另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能夠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為其他中小企業轉型提供借鑒,對整體產業具有較強帶動作用,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進一步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有助於發揮經濟系統優化作用和整體帶動效應,使全社會資源更有效配置,通過存量優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新發展格局的行穩致遠關鍵在於中國經濟的安全性和競爭力,尤其是產業發展實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強,有助於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補短板”“鍛長板”,已成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穩定器。在“補短板”方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圍繞重點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做技術攻關,提高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韌性和競爭力。在“鍛長板”方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能力在細分領域成長為單項冠軍,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多樣性中小企業組成的經濟生態是經濟韌性的基礎保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梯次格局更構成了有活力有韌性抗衝擊的多樣性經濟生態,為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微觀支撐,也為新發展格局構建奠定基石。
創新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靈魂,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推進,企業和產業都將經歷解構和重構過程。相比於大企業,中小企業業務專注單一,在創新上更靈活,也更具經濟發展適應能力。當前,中國大部分技術創新來自中小企業,新上市科技產品主要由小型創業公司提供,部分大企業的創新是收購小企業的結果。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相比大企業,因其更加重視科研成果的落地,且利益機制更加靈活多樣,科研機構更願意跟中小企業合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處在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前沿,在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需求更大能力更強,將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
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文章指出,當前,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障礙。
第一,中小企業發展支持政策尚未形成體系,政策力度精度有待提升。從體制機制角度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尚未完全形成。從市場結構角度看,國內市場開放的老問題仍待解決,國內市場壟斷的新問題也日益凸顯,市場結構的新老問題影響了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從配套服務角度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存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同樣面臨眾多中小企業融資共性難題。
第二,應用基礎研究服務中小企業能力不足,重點領域研究有待加強。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常表現出成長乏力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應用基礎研究發展機制跟不上企業發展要求。一方面,中國尚未形成基礎研究支撐體系,另一方面,中國尚未形成成熟的產學研用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技術創新協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機制尚不清晰,科技成果轉化不暢。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短板導致中國在重點領域的研究難以突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國際上的長期競爭力面臨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