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於掛牌價相對預期偏高等原因,生豬期貨上市首日遭遇“開門黑”,三大合約至收盤均跌超12%。這只是今年生豬價格回落的開端,生豬期貨從2月底啟動跌勢後,一路下行,前三季度呈現“史詩級”趨勢性下跌,第四季度由於需求季節性回暖等因素,出現大幅的上下波動。
“生豬期貨上市以後,剛好迎來一輪生豬價格的下跌,這跟‘豬周期’是一脈相承的。”朱斌指出,由於“豬周期”到達頂峰後就往下走,從豬的存欄、出欄數據可以看出,生豬價格的下跌,更多是由於生豬的供求關係導致的,這個下坡恰恰在生豬期貨上市的時候出現。
在生豬價格下跌的過程中,朱斌不免有些擔憂,他擔心市場上會有人認為,是生豬期貨的上市導致了豬價的下跌。好在,這個擔憂是多餘的,這讓他感到非常欣慰,“這意味著市場比較理性,期貨市場更多起到的是價格的指示器作用,而非價格的推動者,這個理念逐漸成為共識”。
據朱斌了解,有些企業利用生豬期貨風險對衝的功能,在生豬期貨上做了大量的空單來對衝它的產能,取得了非常好的“穩價”效果;同時,也有很多生豬企業沒有採取套期保值措施,導致今年業績承壓。“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生豬期貨的確具備期貨市場特有的風險對衝能力,關鍵看企業如何利用”。
同時,生豬產業的“保險+期貨”等創新業務,也為國內生豬養殖業利用金融工具管理市場風險、升級經營模式樹立了樣板。截至9月底,期貨業共開展生豬“保險+期貨”項目175個,為3.9萬噸生豬提供保障,對應貨值10.2億元,在保障養殖利潤,穩定生豬產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中國的“豬周期”還在繼續。“可能還有很多輪。”對此,朱斌提出了他的希望:未來整個生豬產業鏈企業,都能充分認識到生豬期貨給企業帶來的風險管理價值,利用好期貨工具,降低企業的收入波動,穩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