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光明網報道,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10月底落幕的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首次採用專線光纖高清網絡直播,以及“5G+8K”多視角全景沉浸式觀摩;另外,第四屆中國歌劇節所有48場演出,都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網絡直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以往只能在音樂廳或是歌劇院里關起門來觀看的專業比賽和演出,更加重視通過互聯網,將聲樂表演的物理邊界擴大至全國甚至全世界,實現“雲端”共享。
聲樂是一種人類最古老的音樂形式,不需使用任何外部樂器,而傳達出聲音的美感和力量。當前,我們已經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新的環境下思考聲樂藝術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讓人獲得新的視角和新的發現。
優質內容進駐網絡空間,有利於網絡文藝生態的豐富和優化
聲樂藝術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帶來沉浸式體驗,低延遲和擬真感讓觀看者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這些科技更迭帶來的全新特性,使得聲樂在經歷了千百年的演化後又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數字虛擬現實,即現實在虛擬世界中被投影呈現。這種數字化的轉變,使得聲樂的初始表演場景實現了物理意義上的“位移”。聲樂表演現場目前通過互聯網視頻直播的方式,將觀眾觀賞位置從原本近在咫尺的表演者周圍,拓展到了移動互聯網所能達到的任何一個地方。這不僅僅體現在距離的成倍增長上,而且參與的廣度也有了質的提升。甚至原本對聲樂的興趣愛好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好奇心,也能通過隨時隨地的觀看發展成一種熱愛。而技術的不斷迭代將進一步提升觀眾體驗的愉悅感,從目前2D的圖像和數量有限的模擬聲源,進化到真假難辨的3D全息影像和餘音繞梁般的真實聲響,可以預見,欣賞聲樂演出的形式將更多地轉到線上,而原本線下的形式只留給專業評委或是虛擬化演出工作人員。
一旦將聲樂演出或者聲樂作品數字化,就有了發生化學反應的基礎。除了可以通過專門的剪輯創作新的視頻作品,還可以添加許多新的元素,比如將觀眾的評論與建議通過“彈幕”的形式綁定在一起,從而產生更加生動、豐富的作品。在未來環境中,對於互聯網創作者來說,可以通過虛擬改變演出者的年齡容貌甚至是演出內容,去實現做一個編劇或是導演夢想;對於觀眾來說,除了體驗到線下演出的現場感,還擁有360度觀看視角,並通過分身系統同時參加多個不同的音樂會;對於演唱者而言,通過強大的人工智能實時虛擬演出環境,不受天氣、時空、聲場、人數等因素限制。只要開啟想象力,完全可以在清晨寂靜的森林里開音樂會,也可以選擇在深夜月球表面的環形山中開演唱會,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舞台效果都有可能逐一“夢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