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學的巴黎聖母院與建築的巴黎聖母院
http://www.crntt.hk   2021-12-22 09:34:24
 
  “這個殺死那個”是歷代人都要考慮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化載體,最早,大概就是石頭的教堂,隨後是書本,後來是報紙、雜誌,再後來是電影電視,現在當然是手機、互聯網等,一個會不會殺死另一個?雨果提出的問題,放在今天我們有必要把它再提一提:書本摧毀建築,那麼,電影、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會不會殺死書籍呢?從某種意義上,它們已大大削弱了書籍,殺傷了閱讀。那麼,手機是不是會殺死一切?

  事實上,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並沒殺死石頭建築的巴黎聖母院,我們現在去參觀巴黎聖母院,往往會聯想雨果的這部作品,如果沒有讀過,看巴黎聖母院之前或之後,可能會做功課去讀一下,也就是說,著名的文學作品也會促進我們作為旅遊者對古跡的參觀和聯想。

  這個“一個殺死另一個”,是雨果預先為世人敲響的警鐘。有了這一警鐘的長鳴,人們恐怕會做得更明智,會讓這個養育另一個,這個促進另一個,這個激勵另一個,這個繁榮另一個。我們希望看到這樣的世界,也應該能看到這樣的世界。

  有歷史代表性的建築是應該留下來的,而且,每個時代可能都有每個時代建築上的代表作,它們存續下來,會讓後代意識到歷史的脈搏就跳動在那些石頭、木頭、鋼鐵、玻璃的建築中。《巴黎聖母院》就總結了巴黎的歷史建築:以往,在卡特琳娜·德·美迪契時代有杜伊勒裡宮(後來燒了);亨利二世時代有市政廳(曾被燒毀,重建後依然還在);亨利四世時代留下了王宮廣場;路易十三留下了神恩穀修道院(現為陸軍總醫院);路易十四時期有殘廢軍人院(現是軍事博物館);路易十五時代有聖絮爾皮斯教堂;路易十六時代留下了先賢祠(為共和國偉人設立的公墓,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居裡夫人都埋在裡頭);拿破侖時期有旺多姆廣場。

  以上是雨果總結的,在他以後,我們不妨替他總結一下。七月王朝開始建造了凱旋門;第二帝國時建有歌劇院;第三共和國時有了埃菲爾鐵塔,鐵的塔,象徵一個鋼鐵時代;進入20世紀,有大王宮、小王宮;戴高樂時代,中央菜市場的大改造,而往日菜市場的熱鬧景象,只能在左拉的作品中重溫了;蓬皮杜時代建有蓬皮杜文化中心(外表很像化工廠),是現代派建築藝術的代表;德斯坦、希拉克時代應該是拉德芳斯的大拱門,它延長了從小凱旋門到大凱旋門的城市中軸線;密特朗時代是“四本書”造型的國家新圖書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