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過去一年,在南太平洋地區渲染“中國威脅論”又成為歐美和澳大利亞等國打壓中國的慣用伎倆。從新喀里多尼亞公投引發法國擔心,到所羅門群島內亂牽扯出美國與台灣當局背後搞小動作;從拜登政府計劃向14個南太地區主權獨立的島國每年投放10億美元,到美媒炒作“北馬里亞納群島要成為中國領土”;從澳大利亞破壞中國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開展新冠肺炎疫苗合作,再到為不讓中國企業中標而被迫擱淺的“東密克羅尼西亞光纜項目”……
在研究太平洋島國的中國學者於鐳看來,近年來,這些西方國家鑒於南太地區與中國的合作日益深化,不僅試圖加強對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控制,而且還不斷新擴建聯合軍事基地,企圖鞏固自己的地區霸權體系和秩序。但在越來越重視“北望”戰略的南太地區,同中國相處、合作,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五眼聯盟”監督下的南太地區
位於南太平洋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12日舉行“最後一次”公投,根據最終結果,這個“離法國本土1.6萬公里之遙的地方”將繼續留在法國。公投前後,法國媒體一直在渲染“中國如何覬覦新喀里多尼亞鎳礦資源”“如果新喀里多尼亞獨立,將會成為中國的‘衛星國’或被中國吞並”。當地獨立派人士則駁斥這些言論說:“我們對中國表示歡迎,原因是法國對我們進行過殖民統治,但中國人絕不會這麼做。”
公投結果出來後,法國SLATE新聞網站16日仍刊文熱炒“新喀里多尼亞的地位歸屬問題對中國影響很大”“中國視其為太平洋戰略島鏈”。文章說,喀中友協主席瓦米坦也是獨立派領袖,原本受邀要在2020年訪華,只是因疫情影響才未成行。瓦米坦在接受法國《世界報》採訪時表示,“我們對中國不感到害怕,中國人沒有妨礙我們”,與中國的經濟交往可以補償與法國關係斷裂後遭受的損失。
對中國與南太地區交往緊盯不放的不光法國一家。所羅門群島11月發生騷亂後,新西蘭政治評論網站“Newsroom”刊文,渲染該事件背後是中國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代理人戰爭”。“外交學人”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所羅門群島危機表明美國需要新太平洋戰略”的評論文章。作者稱當前危機為華盛頓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重新構想其與太平洋島嶼接觸的範圍。自二戰以來,美國一直堅持與太平洋地區兩個“五眼聯盟”夥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同對太平洋島國進行人為、非正式的“戰略監督”,它們將廣袤的太平洋地區大致劃分為三個區域——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