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據北京日報評論,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在經濟發展中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發展依舊是大前提,仍需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市場核心功能是有效配置資源,其功能的實現高度依賴市場整體環境的完善。完善市場環境時,既需要“立”,也需要“破”:一方面,夯實市場發揮作用的基礎;另一方面,破除阻礙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障礙。
我國城鄉、東中西區域、南北方省份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振興鄉村、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是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要借助市場力量促進發展,就必須科學確定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定位,找准市場資源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從“精准脫貧”邁向“精准致富”的關鍵時刻,要通過充分發揮市場的信號作用來發掘各地地理區位、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等的比較優勢。夯實市場基礎可為資源有效配置及發力奠定基礎、指明方向。
除了夯實市場基礎,還需破除既有市場中阻礙資源有效配置的制度障礙。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主要體現為城鄉間和區域間居民的收入差距。縮小這一差距除了依托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還應當借助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勞動力是主要生產要素,進一步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力有序從鄉村流向城市、從欠發達地區流向較發達地區,既促進了流入地發展,縮小了流出地與流入地的差距,也提升了勞動者收入水平,是通過市場力量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關鍵渠道。
區分不同類型的不平等,精准施策
改革導致了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但同時也使經濟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這就是通常討論的公平和效率的權衡取舍。<nextpage>
但是,我國也存在既降低效率,又損害公平的情形。例如戶籍制度、不同雇傭身份等造成要素自由流動和最優配置的制度障礙,勞動力市場上的性別與年齡歧視,以及市場壟斷等等。這些因素既阻礙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最優配置,降低了效率,也擴大了收入不平等。
在制定改善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措施時,關鍵是把造成收入不平等的因素進行分類:哪些因素既不會帶來效率的提高,同時又引起了收入不平等的擴大?哪些因素在導致收入不平等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效率的提高?首先應該嚴格限制和穩步消除既降低效率又擴大不公平的因素。對能帶來效率提高的收入不平等,可進一步審慎討論公平和效率的權衡取舍。
市場與政府協同推進共同富裕
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既要發揮好市場的作用,也要發揮好政府的功能。政府的作用可分為三個層次:在市場層次,建立健全市場機制,促進市場有序運行,防止壟斷。在產業層面,通過構建跨省域的補償機制,在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產業分工和經濟集聚的同時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家庭層面,合理利用政府資源,最重要的還是要授之以漁,同時也要授之以魚,強化社會安全網的兜底功能。
按照“提低、擴中、限高”原則對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三類不同群體設定不同政策路徑。“提低”,政府和市場要形成合力。首先,堅持按勞分配,激發低收入群體的勞動潛力,創造使低收入群體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的機會。其次,強化和發揮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制度對低收入群體的兜底功能。最後,通過基本公共服務的提高,增加低收入群體向上流動的機會。“擴中”,主要依靠市場力量。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構建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制度體系,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限高”,在依法保護合法財產和收入的同時,健全和完善再分配體系,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優化市場結構,依法破除壟斷對市場運行秩序的幹擾,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作者趙忠為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