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要論述的提出,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結果,同時在具體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靈桂文章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要論述的提出,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結果,同時在具體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中國實踐、中國創造的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的高度概括,標注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新定位、中華文明發展的新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對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深遠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鮮明特質和底色
文章稱,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共產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就是這樣一條自己走出來的新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然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道路。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些歷史發展和實踐要求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鮮明特質,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鮮明底色。
其一,致力於自立自強。
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多年來,小康社會建設全面展開、穩步推進。黨的十八大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強調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黨的十九大發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以其自立自強、創新創造的鮮明特質,成就了人類現代化歷史上最為壯麗的事業。這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既體現了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現代化的普遍要求,又同西方的現代化道路有著本質區別,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其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在其經典著作中設想,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為促進共同富裕艱辛探索、不懈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上,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影響最廣的脫貧攻堅戰。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標誌著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解決了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未能完全消除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間奇跡,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彰顯了我們黨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凸顯了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以共建共治共享為過程的、要分階段推進和實施的共同富裕,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內涵。
其三,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邏輯。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並將之貫徹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還是在脫貧攻堅、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處理好“富口袋”和“富腦袋”的關係,既要家家“倉廩實”“衣食足”,實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也要人人“知禮節”“明榮辱”,實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正因如此,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強、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強調形成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良好局面。
當前,我們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價值引領、文化滋養、精神支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旨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其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強化自主貢獻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國制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引導綠色消費,推廣綠色產品,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推進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布並持續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引導社會投資方向,有力支持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將踐信守諾,攜手各國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其五,堅持和平共贏。
歷史地看,西方的現代化之路大多是與擴張主義、霸權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與之截然不同的是,中國的現代化走的是一條和平共贏之路,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崇尚正義、不畏強暴的人民,中華民族是具有強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將“和而不同”“和衷共濟”“天下為公”“天人合一”等中華傳統理念和價值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迄今為止中國提供的最大全球公共產品,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其蘊含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使數千年來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鑒、融合的重要通道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實踐,將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觀”和大同世界理念付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之中,將中國的發展同沿線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靚麗底色。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要論述的實踐路徑
文章認為,西方現代化的弊病之一,是造成了人與人關係的物化。馬克思曾尖銳地指出,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與之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的全面發展放在突出位置,使人與人、人與自然和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更協調、更和諧。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底色,就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其實踐路徑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其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一代代共產黨人把青春和生命、鮮血和汗水,傾注在這片中華大地上。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人民群眾新期盼,賦予小康更高的標準、更豐富的內涵。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進步。要以增進人民福祉為發展的根本目標,著力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把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