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月刊社長、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董事長郭偉峰(圖片來源:台海雜誌微信公眾號) |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在兩岸新聞雙向交流三十年之際,海峽西岸浙閩粵惟一的大型海峽時事生活月刊《台海》雜誌製作了紀念專輯,最新一期刊載了《首批入台採訪的大陸記者郭偉峰:12天採訪堅定了此生新聞追求》的訪談文章,全文如下:
因為一件兩岸漁船糾紛演變的事件,促成了大陸記者首次前往台灣採訪。作為當年的親歷者之一,郭偉峰在台灣採訪的十二天裡堅定了做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工作的決心,走過了兩岸局勢不斷變化、新聞傳播方式不斷演變的30年,他依然堅信,秉持人文關懷的報道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影響,堅信兩岸媒體人建立在理解與包容基礎上的新聞交流所產生的“思想力”,會帶來處理兩岸關係的新思路。
1987年9月,李永得和徐璐以台灣《自立晚報》記者的身份首度到大陸採訪,在他們之後陸續有台灣記者前來大陸進行採訪報道,然而當時大陸記者想要前往台灣採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台灣方面對大陸還是抱持謹慎、保守的態度。
1991年7月21日,在台灣海峽發生了“閩獅漁事件”:原本只是大陸與台灣的漁船之間一次簡單的漁事糾紛,卻被台灣當局定義為嚴重的“海洋行劫罪”,將來自福建石獅的“閩獅漁2295”號及船上18名漁民強行帶往台灣。
事件發生後大陸方面密切關注此事,希望能派人探望被扣漁民並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這期間就需要媒體記者跟進報道,由此促成了大陸記者首次前往台灣採訪的契機,這一次的台灣之行也拉開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序幕。
大陸記者首赴台
1991年,我正任職於中國新聞社,從事台灣新聞報道多年,來自新華社的記者范麗青從事台灣新聞報道也有八九年,因此在“閩獅漁事件”發生後,我們二人被委派跟隨時任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秘書長的曲折、政策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莊仲希,原計劃於1991年8月12日從香港轉飛台北。
然而就在出發前夕,曲折與莊仲希在啟德機場被告知不能入台,因此我和范麗青先登上了前往台灣的飛機,他們兩位在8月20日才正式入台。
時隔多年,我依然記得,在桃園機場短短一兩百米的走道,我和范麗青在人群的簇擁下竟走了近一個小時,大批台灣記者為了爭奪最佳拍攝位置互相推擠,有人流血受傷,現場一片狼藉。這麼大的陣仗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由於紅十字會人員的暫時缺席,我們倆反而成為重點關注的對象,因而,我們抵達台灣後發回報社的第一篇稿子就是《大陸記者抵台灣採訪》,從採訪者變成被採訪者,這個體驗還是蠻特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