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
文章認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明確提出,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兜底救助體系、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這為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著眼發揮兜底作用,增強發展平衡性,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對於低收入群體和需要幫扶的重點人群,要通過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以兜底性的基本公共服務為載體提供切實保障。一是要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促進老年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合理提升。二是要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幫助殘疾人普遍參加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動態調整“兩項補貼”,決不讓殘疾人在共同富裕中掉隊。三是要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通過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和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制度,更好扶助城鄉低保對象、特殊困難人員和低收入家庭。
第二,著眼發揮賦能作用,不斷提升人力資本,為人民增強致富能力創造良好條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體系,優化人口結構,拓展人口質量紅利,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能夠為實現共同富裕進一步夯實人力資本基礎;健全終身技能培訓制度,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持續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全面提升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進而增強發展能力。還要看到,健康也是人力資本的重要方面,要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進一步夯實增進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
此外,還要著眼加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好基本公共服務兜底和賦能的雙重作用,要鞏固拓展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等成果,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加農村教育、醫療等服務供給,為農民致富創造更有利條件。
總之,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及時總結並逐步推開有益經驗,讓基本公共服務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效應有序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