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技獎對今天的中國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hk   2021-11-04 11:33:49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右)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左)頒獎。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11月3日,2020年度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91歲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院士和86歲的國際知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院士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美國《僑報》11月3日載文《科技獎對今天的中國意味著什麼?》,文章說,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相當於科學界的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給予科學家的最高褒獎。自1999年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共有吳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學家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一次該獎項的頒發,不單純是科技界的幸事,更為重要的是獎項背後所發揮的激勵效應和導向作用,這也是科技對於當今社會的意義所在。

  從解決了數億人口溫飽難題的袁隆平,到中國核潛艇專家黃旭華;從指導了H1N1流感防控的分子病毒學家侯雲德,到“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從稀土專家徐光憲,到綠色煉油技術的開拓者閔恩澤;從開創青藏高原氣象學的葉篤正,到高性能計算機專家金怡濂……這些看似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尖端功勛的背後,是與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微觀到每個人身上,是飯碗、是安全、是創新能力、是制度保障,更是個體現實而廣泛的需求。而這些需求是科技活動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也是科技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紐帶。

  此外,本屆科學技術獎還作出新調整——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全部向外籍人士開放,期間共受理來自22個國家的54位候選人和1個國際組織,由外籍專家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有5個,中外科學家們攜手在基礎研究、全球性問題等多個領域開展科技交流合作。

  一方面,國際專家和海外組織與中國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科技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例如被譽為“病毒獵手”的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就曾在2003年受邀前往北京,幫助評估SARS疫情和制定應對方案。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