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江蘇省灌雲縣紀委監委通過探索聯動監督模式,整合力量,實現“室組”聯動,不斷凝聚執紀監督合力。圖為該縣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與派駐六組協同“作戰”,對查處的當地教育系統典型案例進行複盤交流,梳理辦案過程中的問題,補齊業務短板。
《習近平關於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2021年版)》第十個專題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規範制約權力運行”。這一專題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規範制約權力運行的有關重要論述。認真學習領會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深刻理解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大意義,確保權力在正確軌道上運行,進一步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權力是需要監督的,沒有監督的權力就會異化,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監督作為規範權力運行的重要方式,其核心在於對權力的治理,即通過制度化方式對權力所有者以及權力運行進行規範、約束與監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作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大制度安排,標誌著我們黨對長期執政條件下推進自我革命、永葆先進純潔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意義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場自我革命,必須探索出一條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革命的有效路徑。”形成科學管用的防錯糾錯機制,解決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身存在的問題,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邏輯起點和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提高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和治國理政水平,把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形成了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作為百年黨的建設、七十餘年國家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結晶,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我們黨不斷以自我革命精神糾正自身的錯誤和問題,祛病療傷、激濁揚清,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革命、強化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障。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中居於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立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支撐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使之契合黨的領導體系,融入國家治理體系,貫穿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又是不斷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升治國理政水平和效能的制度基石。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實現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成功做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歷史使命、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勝利、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申黨的全面領導,強調“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在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實踐中,黨中央從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出招破局、統領牽引,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抓手,實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國家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使得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的有效路徑進一步拓展,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和創新性進一步凸顯。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實踐和鮮活寫照,是我們黨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和治國理政水平科學化的成功做法。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有效監督制約公權力、奪取反腐敗鬥爭徹底勝利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想接受監督的人,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覺得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備當領導幹部的起碼素質。”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有可能被濫用。只有織密監督之網,扎緊制度籬笆,發揮巡視利劍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清正幹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邊、就在眼前”。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以改革和制度創新形成有效管用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來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是奪取反腐敗鬥爭徹底勝利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