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世界正在全面步入數字化社會,數字經濟金融是未來全球經濟競爭與合作的焦點。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宗良文章介紹,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已開通建設5G基站99.3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95%以上的縣區和35%的鄉鎮,5G終端手機連接數超過3.92億戶。在應用創新上,中國5G應用案例已超過1萬多個,覆蓋了鋼鐵、電力、礦山等22個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有關領域,形成了一大批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特別是中國農村地區也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2%,中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9%。這既是數字經濟金融發展的良好條件,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體現。
伴隨著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數據作為關鍵生產性要素引起高度關注。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融合性和互補性,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能夠快速促進生產力提升,激活各領域新動能。
文章表示,數字普惠金融是數據與普惠金融優勢的完美融合。數字金融依托於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在不斷迭代進步中,移動支付、互聯網保險、網絡理財以及網絡貸款等應用逐漸成熟,在用戶體驗及服務精准度方面相比傳統工具有了明顯的優勢。而普惠金融源於聯合國的倡議,發展於各國,尤其是中國的民生工程。普惠金融讓更多人能夠利用保險以及貸款等金融工具更快更便捷地實現生活生產需求,同時也提升了市場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推行的數字普惠金融,改變了傳統普惠金融的發展路徑,成為未來金融競爭的制高點。數字普惠金融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有助於破解“三農”、小微企業等關鍵領域投融資難題,為解決區域間的平衡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字普惠金融將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助力中小企業接軌國際融入全球價值鏈,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文章指出,數字普惠金融蘊含著人類命運共同體金融理念,由此在促進全球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將為發展中國家以及落後地區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推動國際金融體系變革,讓各國、各階層都能共享數字金融的成果。從全球視角看,數字普惠金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與全球包容性發展方向一致。目前世界範圍內,貧困普遍存在,部分人群難以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貧富差距嚴重。在各國政府以及民間力量的推動下,數字普惠金融將發揮更大力量,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更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