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加大對破壞及危害生物多樣性等違法活動的監督檢查力度,不斷跟蹤評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執行進展。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的荒漠化土地面積由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已得到有效保護,比如中國“國寶”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已從“瀕危”降為“易危”。
中國在行動,以全新治理模式調動社會廣泛參與。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近年來,中國民間環保組織蓬勃發展,社會公眾環保意識顯著提升,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巨大貢獻。2017年,23家中國民間機構共同發起了“社會公益保護地聯盟”,致力於用民間的力量,探索社區治理、公益治理、共同治理等全新治理模式,計劃到2030年幫助中國保護至少1%的國土面積。
不久前,亞洲象群跨越大半個中國雲南,社會各界護送象群安全行進的事件引發國際媒體“刷屏”。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說,大象群能夠不受干擾地穿過村莊,代表著中國生物保護事業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是中國全社會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縮影。
中國在行動,以負責任大國態度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習近平主席在本次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出資15億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為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作出切切實實的承諾和貢獻。多年來,中國積極推進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與中外合作夥伴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已舉辦11屆,成為生態文明領域匯聚智慧、創新理念、凝聚共識、教育民眾的重要平台。中國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查處涉及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案件。中國將生態保護作為中非主要合作領域之一,安排向有關國家提供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備等項目;舉辦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培訓班,培訓發展中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官員和技術人員。2017年,中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共同設立“非洲保護區巡護員獎勵基金”,通過獎勵巡護員和提供技術支持,支持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