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步(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海涵 助理記者 張潔)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並首次系統提出“11種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以來,極大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國家安全思想,這也是新時代和新形勢下黨在思想理論方面的與時俱進和豐富充實。此概念一經提出,引起學界熱議。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下,如何走出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10月23日,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大變局下的國家安全與治理”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紛紛就這一議題分享看法。
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徐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的組成部分。要研究“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把握好以下四個關係,分別是國內安全與國際安全的關係、區域安全與領域安全的關係、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關係以及自身安全與國際共同安全的關係。為此,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點要求,這是研究的的核心;要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蘊含的內涵;要牢牢抓住什麼是外部的主要矛盾,並思考如何通過運籌各方面關係來處理好主要矛盾;要切實提高風險預見,加強預判能力;要在研究中突出重點,以點帶面;要理論聯繫實際,以理論創新引領對形勢的觀察。
外交學院院長、研究員徐堅談及總體國家安全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關係,認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在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維護我們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點。要統籌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維護國家利益,要考慮到國際問題對我國國家利益的影響。要統籌國土安全與人民安全,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犯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保障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安全與中國治國理政的價值取向。要統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從整體視角認清新形勢,不斷提高我們應對新形勢新挑戰的綜合治理能力。要統籌自身安全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國家安全觀。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唐永勝表示,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切實走中國特色的國家道路。從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探討中國的道路和戰略選擇,可以看出,中美關係如何處理具有重大的戰略意涵。其中有四點要素需要特別注意:第一,中美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的發展變化。這兩個非常有特點的大國在國際體系中因地位不同形成利益差異,另外兩國都具有非常強的自主發展的潛力和韌性。美國作為領導者的戰略焦慮顯現出來,中國作為後生大國追趕的急切使得修昔底德陷阱的確顯現出來,兩國在可見的未來將一直是世界重要的主導者。中美之間的進展狀態會持續較長時間,但不會失去控住。第二,世界發展大變局的全方位影響。總體來說,整個世界格局不僅結構在改變,整個體系也會改變。中美矛盾並非是國際關係問題的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矛盾,這個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體系發展的結構性變化才是問題的來源。第三,中美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面對變化的世界,國家治理能力會成為大國競爭的重要方面,如何處理好共同認知與自主協調的關係成為國家關係和大國治理問題的關鍵。第四,中美兩國的戰略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楊光斌談及史觀與國家安全問題。他表示,社會科學是特定國家、特定歷史、特定經驗的理論化總結。政治學是時代的產物,百年來傳入中國的有歐洲制度主義政治學和美國個體權利政治學,這些學說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情勢,但不能回答中國的問題。如何解釋中國之治?這是一個巨大的課題,需要用到的方法論是歷史政治學。歷史政治學就是回答重大現實問題、理論問題的歷史淵源和歷史軌跡。只有形成中國自主性的社會科學體系,以及由此塑造的史觀,才能更好地認識中國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那樣,中國的政治安全、制度安全、道路安全才是可能的。
在筆者看來,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構建要重視兩方面內容,一是要加強創新性和科學性,積極促進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研究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我們要在原有文科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推進跨學科建設,積極發揚不同學科的優勢發展國家安全研究,使國家安全研究成為一門具有全景式研究視角的交叉融合學科。同時不斷吸納各相關專業領域人才,共同致力於國家安全研究領域的發展壯大。
二是要樹立文化自信,從中華優秀傳統穩重中汲取智慧。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文明的價值,樹立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築牢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精華具有一定的時代價值,並可以在當今的全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