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面向未來,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需在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深入探索、持續發力,在解決現存問題的基礎上形成更多有益經驗。
一是進一步明確總體要求和基本思路。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研究制定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探索生態產品外部性價值顯化路徑和生態資產價值盤活路徑,進一步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依據國土空間規劃,選擇差異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特別是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建立生態產品保護、生產、流通、消費、增值全過程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
二是建立健全調查監測與評估機制。需深入開展基礎性調查,精准掌握全流域自然資源資產數量、空間分布、功能特點、質量等級、權益歸屬、保護和開發利用情況,摸清“生態家底”,建立“生態賬本”,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簽”。同時,加快制定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價格、交易、信用等體系;建立生態產品統計報表制度,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建立大數據平台,對碎片化的生態產品進行集中收儲和整合優化。
三是穩妥構建經營開發與市場交易機制。要充分認識生態產品經營的不可分割性和規模門檻,加強生態產品經營的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在用好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化改革,建立生態產品與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用水權之間的兌換機制,鼓勵下游發達地區與中上游欠發達但生態良好的地區開展合作,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者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繼續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積極培育生態產品生產和供給主體,探索多元化的生態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完善交易規則,建立統一的生態產品交易信息平台和服務體系,著力形成區域間生態產品交易市場。
四是持續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可考慮成立長江經濟帶省際生態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省際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支持以共建共享、受益者補償和損害者賠償為原則,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推動補償方式從“輸血型”補償為主向“造血型”補償為主轉變,通過項目合作、投資引導、技術援助等方式,轉移節能環保技術和生態型產業,構建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產業發展機制。
此外,推進和保障機制也十分重要。需完善財政支持機制,鼓勵各地以公共生態產品政府供給為原則,完善政府購買機制,引導政府優先採購綠色、節能產品;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打造“兩山銀行”“濕地銀行”“森林銀行”等,優質高效整合原本碎片化的生態資源。同時,加強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創新的研究,強化相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長江經濟帶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提供人才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