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不懈追求的夢想。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先民們寫下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的詩句。
今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記者韓維正評論文章表示,那一刻,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得到了兌現;那一刻,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和夙願,變為了現實。為記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程,介紹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探索實踐,分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經驗,9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
文章分析,中國的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環顧我們今天的生活,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更加繁榮發展、民生福祉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這說明,中國的全面小康,是體現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小康;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小康;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維度、全方位的小康。
中國的全面小康,是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發展成果的小康。不讓一個人掉隊,不讓一個區域落下,不讓一個民族滯後,體現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發展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全面小康的陽光照亮960多萬平方公里廣袤大地的每一個角落,14億多人民、56個民族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中國的全面小康,是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勞和智慧,拼搏奮鬥出來的。新中國成立時,面對的是一個積貧積弱、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從“小康之家”到“小康社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標不斷實現,小康夢想成為現實。小康美好生活,是人民創造的;小康壯麗史詩,是人民書寫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得到了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中國的全面小康,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一方面,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國家更富強、人民更幸福、社會更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世界貧困人口的版圖,正是因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顯著縮小。另一方面,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各國發展提供了機遇。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文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極大增強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能力和力量。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前路不會一馬平川。但我們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緊密團結,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同心奮鬥,中國一定能夠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人民一定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華民族一定能夠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