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著力管控輸入性通脹風險
http://www.crntt.hk   2021-09-27 08:30:46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8月份,受煤炭、化工和鋼材等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9.5%,創年內新高,再次引發各方對輸入性通脹的擔憂。

  經濟日報發表署名金觀平的評論文章表示,今年,PPI持續走高,有去年基數低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促進經濟恢復,主要經濟體出台了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實施了前所未有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持續處於極度寬鬆狀態。同時,全球經濟復甦表現出需求回暖階段性快於供給恢復的特征,給大宗商品和耐用品價格帶來較大上漲壓力。

  在多重因素推動下,全球通脹預期明顯升溫。8月份,美國CPI同比漲幅為5.3%,仍處歷史高位;英國CPI同比上漲3.2%,為2012年3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在全球通脹大背景下,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需要明確的是,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物價走勢客觀上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去年,中國在應對疫情時沒有搞“大水漫灌”,保持了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中國作為大型經濟體,若無內需趨熱相叠加,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並不容易引發明顯的通脹效應。

  文章指出,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保持高位運行,未來走勢存在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國內部分上遊行業產品價格繼續存在上漲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要對PPI階段性走高和“剪刀差”擴大帶來的影響高度重視,做好應對。

  第一,要穩定通脹預期。統籌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強化政策協調配合和預期引導。對於大宗商品漲價給中國不同行業和企業帶來的差異化影響,要保持密切關注,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綜合施策做好保供穩價。

  第二,加強價格監測預警。一方面,密切觀察全球通脹走勢,做好政策應對。另一方面,對國內價格走勢保持跟蹤。目前來看,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總體上通脹壓力不大,但也要注意價格傳導具有一定滯後性,這種傳導未來可能逐步顯現。

  第三,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內需恢復,努力降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費品價格分化對中小企業利潤的衝擊。比如,落實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政策,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繼續開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鼓勵地方有針對性出台幫扶措施,減輕中小微企業成本上升壓力。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