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通過視頻方式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隨著撤離喀布爾,美國結束了其最久的戰爭及在“帝國墳場”培育民主的挫敗。美國這樣做,是為了騰出手來轉向亞太地區。然而,把困擾“自由民主”的弊病歸咎於中國,很可能導致美國陷入另一場棘手衝突。相反,美國必須接受多極世界秩序的現實,并學會與中國和平共處。
香港《南華早報》9月9日載文《美國必須學會與中國分享全球舞台,并適應一個多樣化、多極化世界的現實》,文章說,美國轉向亞太被視為一種戰術性轉變,是一種戰略退步。拜登稱,若盟友受到敵對勢力攻擊,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盡管白宮這樣說,但美國人是否准備好在又一個遙遠之地進行另一次軍事遠征,仍是個大問號。
美國對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反應,是不適當的軍事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希望提升整個地區的社會經濟水平。在“健康絲路”旗幟下,北京正打造一個生態系統,使東南亞能更好地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病。反觀美國,除了向馬來西亞等國捐贈了些疫苗,華盛頓的“疫苗外交”是臨時且零散的。七國集團發起的“重建美好世界”計劃,是否以及何時能在這個地區產生效果,還是未知數。而現在大家看到的卻是,美國和盟友在南海大秀軍力。
中國崛起確實帶來挑戰,但把這些挑戰視為顛覆(西方)自由世界的威脅,那就是一種錯判,只會增加公開衝突的風險。美中競爭不是冷戰2.0。孔子學院不是“特洛伊木馬”,相反,是試圖糾正世界對中華文明缺乏了解和誤解的一種嘗試。
目前的大國衝突,實際上是不同信仰體系文明之間的衝突。上世紀90年代的“亞洲價值觀”辯論就是這兩種世界觀衝突的早期表現。馬哈蒂爾和李光耀反擊西方價值觀,捍衛了亞洲人對人權進行文化背景解釋的權利。今天,北京領導人提出類似論點,要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風格。但與東南亞不同,中國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