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特別是美元過度寬鬆以及以美元計價。從當前趨勢看,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短期仍將持續。首先,由於疫情影響和失業率仍然較高,美國短期內不會啟動縮減購債計劃,貨幣供應速度仍然較快。其次,全球產能將繼續恢復,大宗商品需求動力正逐漸從中國轉向美歐,需求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再次,我國國內產業政策也將影響相關原料價格。但從長期看,這些因素將恢復正常,企業主要面臨短期成本壓力。
疫情和突發事件對企業影響相對較小。從7月底至今,各地已採取嚴格防疫措施,雖然防控手段短期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但有助於經濟快速復甦,住宿餐飲業和交通運輸業預計將較快恢復。而洪水、台風等突發事件對企業的影響,從歷史經驗看不會持續太久。
據調研,部分小微企業已採取提高產品銷售價格、壓低各項經營成本、協商原料長期價格等措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小微企業主也希望政府管控原料價格、協助對接產銷、進一步強化融資優惠、維持減免房租等優惠政策。
文章表示,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優化疫情防控。在可控條件下合理放鬆對會議、旅遊出行、餐飲等經濟活動的限制,促進相關產業恢復,對受疫情影響明顯的住宿餐飲和交通運輸企業適當給予補貼。
第二,建議短期更靈活調整人民幣匯率,提高升值速度。對於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國內企業,匯率升值不會影響企業運營;對於內銷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則會降低成本。長期看,要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對於採購量大的商品要採用協議價或以人民幣計價,提高大宗商品定價能力。
第三,協調上中下游企業,通過協議合理分擔成本上升壓力。在寧波調查發現,通過協議,大企業利用金融套期保值與小企業在原料、生產銷售方面進行合作,穩定了中小企業經營。
第四,增強中小微企業議價能力。引導中小微企業強化創新意識,加強技術革新促進企業轉型,壓減生產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調研發現,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議價能力和轉嫁成本能力明顯更強。當前,我國培育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要整合各方力量做深、做實中小企業服務,確保各項政策切實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