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加強科技互聯網領域監管成為當前關注熱點。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密集出台一系列新監管措施,尤其是在互聯網、校外培訓整頓方面下了“猛藥”。不斷收緊的監管政策,讓對市場高度敏感的海外資本嗅出了不同的味道。一些機構認為,監管政策給投資回報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決定暫時規避對相關企業的投資;另一些機構則堅定看好中國的發展,表示監管背後孕育著新機會,並繼續加碼投資。
監管政策引發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是為這個領域的健康發展護航。數字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科技互聯網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但隨著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升,一些互聯網平台經濟逐步演變成了“壟斷經濟”,不僅危害消費者權益,還會抑制企業創新,推高市場成本,更嚴重者會帶來系統性風險,威脅國家安全。監管旨在規範行業發展,維護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是正常的市場環境治理,並非針對資本或特定行業、企業。
放眼全球,反壟斷是國際慣例。從1890年全球誕生第一部反壟斷法《反托拉斯法》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反壟斷就會被各國政府拉到歷史的舞台前。美國煙草、美孚石油、電話電報公司等巨頭都沒能逃脫被拆分的宿命,不過許多拆分業務後的巨頭並沒有因此衰落,反而推動了大批創新企業的崛起。
監管,是為了讓行業更有活力地前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家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市場經濟不是“脫繮的野馬”,過去寬鬆的環境是為了鼓勵行業創新發展,如今加強市場監管更是為了鼓勵行業高質量發展。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
強監管下,“陣痛”不可避免,但更多是機遇。反壟斷是一塊“試金石”,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向善,不斷創造經濟和社會雙重價值的企業,會不斷走向欣欣向榮。對於科技互聯網企業而言,打鐵還要自身硬,要跳出流量紅海之爭,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不斷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同時,主動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
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國支持健全資本市場、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堅持對外開放的信心不會動搖。加強對平台經濟的監管,恰恰表明中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應該看到,我國數字經濟快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國數字經濟引領全球發展的勢頭也同樣不會改變。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