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促進三大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
http://www.crntt.hk   2021-07-03 08:44:45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領域面臨著總量壓力加大、結構矛盾上升的形勢,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農村脫貧人口、低收入群體等重點群體就業難度持續增加。在這種形勢下,為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各地不斷舉行大規模引才活動,並拿出落戶新規、住房補貼等一批頗具吸引力的舉措。有關部門也在密切跟蹤經濟和就業形勢變化,研究完善新的政策舉措,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儘管如此,繼續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所面臨的壓力仍然不容小覷。為此,應在穩存量、擴增量、促匹配、兜底線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保重點,不斷強化精准幫扶,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

  將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作為新增就業吸納的主要對象群體。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2021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達到909萬,又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年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這一群體與其他重點群體相比,受教育程度更高、對就業崗位期待更高,實現就業後對家庭經濟境遇改善的提升程度也更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高校、社會、政府的共同大事。同時,退役軍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雖然總量較為有限,但是其凝聚力、組織力相對較強,在自身利益受損或相應安置和就業保障欠缺滯後而群起表達就業訴求時,對現役人員軍心士氣、社會和諧穩定的衝擊影響更大。因此,做好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就業不僅事關民生保障,而且關係到社會穩定。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一是要最大限度擴大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應當為之提供全過程、不斷線的就業服務,穩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本面。二是要在特殊時期實行特殊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政策,具體措施包括:鼓勵更多應屆畢業生參軍入伍、面向基層就業;開發更多的城鄉社區服務、基層醫療、科研助理等領域的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向高校畢業生擴大中小學和學前教育教師等重點領域的招聘;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支持和幫扶力度;對受疫情影響大的地區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特別的就業關照。三是暢通和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之外的其他出路,包括:圍繞支撐國家戰略所需學科、經濟社會發展緊缺專業和緊缺一線技術人才等,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擴大高校畢業生見習規模以及專項培訓計劃,豐富實踐經驗增強競爭能力、提升職業技能和未來就業能力。在做好退役軍人就業方面,不僅要充分發揮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退役軍人就業安置中的主渠道作用,還要通過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加大就業支持力度以及積極優化創業環境等方式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做好包括農村脫貧人口在內的農民工群體的轉移就業。當前,我國農民工群體人數眾多,2020年總量達到28560萬人,外出農民工數量達到16959萬人,在全國就業人員和城鎮就業人員結構中占比均超過三分之一,已成為城市產業工人的主體,並足以構成轉型期中國社會城鄉以外的第三元。2021年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各種風險挑戰,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農民工就業容易受經濟波動影響。如果農民工群體不能實現轉移就業,不僅會影響其個人收入以及家庭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還會影響城市正常生產和生活服務秩序。今年做好農民工群體的轉移就業,應當繼續堅持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和“外出轉移就業”兩手發力,並特別重視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在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方面,除了摸清該群體底數、了解區域用工需求、強化用工信息對接、對接就業崗位外,還可以通過推進實施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及災後恢復重建等項目擴大用工規模;通過加大以工代賑投入,吸納更多農民工就業,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通過給予創業指導、創業補貼、擔保貸款、稅收優惠等支持政策鼓勵農民工在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在促進農民工外出就業創業方面,保障農民工在就業創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和創業扶持政策,加大農民工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依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與此同時,將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擺在“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對農村脫貧人口轉移就業實施“優中更優”的支持政策,提供精准就業服務。例如,在優先摸清農村脫貧勞動力供需雙方需求的基礎上,對農村脫貧勞動力優先發布用工信息、優先進行人崗匹配、優先安排就業培訓、優先組織“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和勞務輸出;對招錄、服務農村脫貧勞動力的用工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優先落實財政、金融激勵政策以及緩繳或返還部分社會保險費等政策;鼓勵和引導重大項目工程、重點企業優先錄用農村脫貧勞動力;優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村脫貧勞動力通過扶貧專崗、扶貧車間、扶貧企業等渠道就地就近就業。

  以更加積極的政策促進低收入群體實現多種形式的就業。低收入群體工作的穩定性較差、收入水平低、家庭儲蓄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遭遇各種突發狀況,極容易陷入貧困狀態。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都是最高的。如果能夠確保低收入群體的就業、保證其收入,將直接增加這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的消費。因此,保證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往往是就業優先政策的重中之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低收入群體影響最大,其正常就業和工資收入立即受到影響。根據國際勞工組織以及國內相關研究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低收入群體的工作穩定性下降,工資性收入也嚴重下滑,家庭面臨可支配現金流不足且家庭財富縮水的問題。對於低收入群體,除了通過價格補貼以及臨時救助等措施予以生活保障外,還應當幫助他們實現多種形式的就業,確保其收入來源的穩定。具體來講,應從勞動力供需兩端入手來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低收入群體實現多種形式的就業:一方面,從勞動力需方入手,對吸納低收入群體就業的中小企業給予定額稅收減免、擔保貸款及貼息,階段性減免、緩繳社會保險費,以及參保中小企業崗位技能提升補貼、穩崗返還等政策支持,穩住中小企業用工需求規模的基本盤;另一方面,從勞動力供方入手,通過鼓勵低收入群體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等靈活就業方式,以及加強面向市場的技能培訓、鼓勵以工代訓和支持高職院校擴招等方式幫助低收入群體增加收入、提高技能。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李志明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