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聽完龍院士講座的理大學生表示:“老一輩航天專家的故事給了我很大激勵,我以後會努力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一分力量。”
市民攜兒聽講座:機會太難得
香港市民於飛特意帶著上小學的兒子來聽講座,“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專家的經歷不但給我啟發,更能讓探索宇宙的願望在我兒子心裡漸漸萌芽。”
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的講座中,亦不乏組團來“追星”的學生。保良局馬錦明中學四名中三級同學郭毅、楊銘壕、殷芷穎和勞淑勤在老師帶領下,來聽孫澤洲院士的講座。
郭毅說,自己對孫澤洲總設計師講到“祝融號”以形似蝴蝶的設計印象最深刻,使得美感與技術結合,是非常厲害的成就。“我未來會選修物理、電腦和化學科,希望未來我能在太空領域的晶片製造行業有所發揮。”楊銘壕表示,自己一向對宇宙發展感興趣,便抓緊機會跟同學一起聽國家航天團的講座,從中學習很多有趣的航天知識,長征五號火箭的成就、“祝融號”火星車的形體設計,讓自己學到結構學上的美妙。
殷芷穎說,聽完龍院士和孫總設計師的分享,對科學家們背後的努力印象深刻,更了解探測器推進軌道過程遇到的困難,又要提前預示到將會發生的問題,不斷改進。勞淑勤則表示,國家航天團的科學家們講述非常吸引,“聽完講座我更加確定中四選科選Physics(物理)!”
在理工大學謝軍、張熇的講座後,亦有理大學生前去要兩位院士的親筆簽名,現場反應熱烈。來自英華小學的吳同學表示,講座令他收益良多,明白了北斗衛星對人類的貢獻,並表示對國家科技很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