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金融力量也體現在市場化改革的力度上。疫情危機沒有阻擋中國金融業市場化改革和更大程度的對外開放步伐。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臨門一腳,來自市場的報價利率LPR(貸款基礎利率)取代基準管制利率,成為銀行業的定價之錨。雖然在市場傳導機制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問題,但卻是利率市場化從計畫到市場的關鍵一步。2020年,估計有多達50萬億的貸款合同從基準利率轉換為LPR,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資產定價體系的轉換,如同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天文學革命,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時代已經開啟。隨著利率傳導機制的完善,市場逐漸在定價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國的大金融時代將會煥然一新。
中國匯率市場化的步伐也沒有停止。2020年,由於中國最先控制住了疫情,最快恢復了生產,在全球陷入疫情危機無法保障重要生活物資的艱難時段,中國擔當起“世界工廠”的責任。從中國出發的商船,裝滿各類生活用品和抗疫物資運往世界各國,以至於集裝箱價格短短幾個月之內上漲了幾倍。中國的出口增速因此創造歷史紀錄,反映到匯率上就是人民幣的快速升值。
與以前人民幣快速升值央行進行干預不一樣,這一次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空間更大了。體現在數據上就是,人民幣升值沒有像以前那樣伴隨著外匯儲備的大幅增長,反映外管局並沒有過多採取購買外匯的對衝干預,讓外匯市場自己選擇新的均衡點。在各國央行競相寬鬆,通過匯率貶值以獲取出口份額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政策彰顯了大國金融的自信和風度。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管理層對非理性的匯率波動放任不管,因為投機盤形成的過度升值會極大的傷害中國外貿企業的利潤。
A股註冊制入正軌
資本市場也沒有因為疫情危機而停止改革步伐,註冊制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去年初,疫情爆發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斷崖式下跌,之後則奇跡般的快速反彈,並走出一段史詩級的牛市行情,為日常收入遭受重創的投資者補償了財產性收入。更重要的是,註冊制從審批制下的“人治”轉變為“法治”。首先,決定上市的主角,正在由監管部門轉變為交易所、保薦人、會計方、審計方、律所等市場中介機構,他們負責向投資者展示真實的公司信息,並承擔更大的責任。其次,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對信息造假、內部坐莊等舞弊行為施用“重典”,改變公司上市只為“圈錢”而不是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不良出發點。再次,減少對資本市場的干預,盡量用市場化的語言而非行政干預手段與市場溝通,逐漸摘下“政策市”的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