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在香港的使用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
(數據源: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5歲及以上人口能說選定語言/方言的比例) |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日前,國家教育部發佈《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提出在法律上明確普通話與簡體字的地位,並將普通話教育適度融入考評體系、粵港合作推進普通話教學等建議,相關建議在香港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和討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港人的語言身份意識根深蒂固,對普通話和簡體字普遍缺乏認同感。其中,導致港人產生抵觸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多數港人將粵語視為香港的象徵、香港人的符號,認為粵語與港人身份認同息息相關。
長期以來,粵語是香港人日常進行溝通的首選語言。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香港5歲及以上人口中能說廣東話的佔比94.6%,能說英語的佔比53.2%,能說普通話的佔比48.6%。然而,若按慣用語言進行劃分,88.9%的香港人以粵語為慣用語言,4.3%以英語為慣用語言,而僅有1.9%的人以普通話為慣用語言(如圖1)。由此可見,相比其他兩種語言,普通話在香港社會明顯處於相對弱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