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去年年底,監管層開始對存款利率進行嚴監管,叫停靠檔計息等違規存款產品的發行、禁止地方性銀行通過互聯網平台突破存款地域限制等,如今效果已經顯現。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了十幾家民營銀行App,發現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正在呈現新變化。一方面,以前周期付息的產品,不是被下線就是處於售罄狀態;另一方面,民營銀行各期限的存款產品利率大多下調,其中部分民營銀行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不足4%。
民營銀行高息攬儲被整頓,未來出路何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銀行、中小銀行,未來發展方向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憑借自身優勢,深挖市場需求,中小銀行本身有普惠特性,未來需要提升風控能力和經營能力,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未來較長一段時期,銀行仍是我國最為主要的融資渠道,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銀行作為服務行業,精准把握市場需求,如何解決客戶痛點,滿足客戶對服務高效、便捷、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是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著力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提升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部分民營銀行5年期
存款產品利率不足4%
目前我國民營銀行的隊伍正在持續擴容。2014年12月份,微眾銀行獲得由深圳銀監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至今,民營銀行數量達到19家。
由於民營銀行缺少線下網點和攬儲場景、用戶群體少,因此,多家民營銀行攬儲主要以自營渠道為主,通過低起存、高利率的存款產品積極營銷,緩解攬儲壓力,也一度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但近年來,監管層先後出台一系列監管政策,無論是加強監管互聯網平台存款業務,還是整頓結構性存款、叫停靠檔計息存款,都對民營銀行形成了約束,導致民營銀行部分存款產品利率下調甚至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