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落實反食品浪費法需要平衡好三重關係
http://www.crntt.hk   2021-05-10 08:25:37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現如今中國經濟騰飛,國民可支配收入與日俱增,而鋪張浪費、炫耀消費等現象也導致食品浪費現象嚴重。據統計,中國餐飲行業浪費率平均為10%-20%。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如果浪費率在10%,總額將達到4600多億元。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今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食品浪費法,將防止食品浪費上升到法律制度層面,同時也將平衡好以下三重關係。

  統籌發展,平衡促進消費與糧食安全的關係

  中國網發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博士後工作站李恩漢文章表示,促進餐飲消費是全面促進消費的關鍵一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全面促進消費”。而餐飲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消費市場的頂梁柱,是擴大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領域,是全面促進消費的關鍵環節。

  引領“消費而不浪費”的綠色消費觀。新出台的反食品浪費法開宗明義,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倡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並不是建立在全國人民節衣縮食、限制餐飲消費的基礎上,而是要樹立“消費而不浪費”的綠色消費觀,開源更要節流,保障寶貴的糧食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全面促進消費”尤其在餐飲消費領域所鼓勵絕不是大肆揮霍、一味講求排場、對食物缺少尊重等食品浪費行為,而是人們為了追求更高餐飲品質的消費升級,是特色與傳統飲食的百花齊放,是新營銷模式推動下的餐飲產業標準化發展,這樣的消費動力更強、後勁更足。

  注重公平,平衡創新發展與社會分配的關係 

  文章指出,浪費食品等網絡音視頻節目內容突顯社會分配失衡隱患。中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而“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是當務之急。網絡直播、網紅粉絲經濟、短視頻等新經濟業態一方面在助力農民增收、拓寬就業渠道上功不可沒,但在另一方面,“大胃王”等浪費食品形式的“吃播”,卻因其“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傳遞畸形的飲食文化、宣揚鋪張浪費的價值觀,造成資源極大浪費,突顯社會分配失衡隱患,影響惡劣。

  立法宣導鼓勵公眾廣泛參與社會共治。中國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成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步入小康,仍必須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堅決制止食品浪費行為。網紅粉絲經濟、直播營銷帶貨等對經濟發展的促進在於形式上的創新,而其內容必須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並以公序良俗為底線。因此,就上述以浪費食物方式賺取網絡流量等行為,反食品浪費法予以明文禁止,並設定上限為十萬元的處罰。不僅如此,反食品浪費法構建了政府領導、部門協作、行業具體引導、媒體輿論監督、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社會共治機制。各類社會主體都被調動防止和減少食品浪費,通過社會力量解決社會問題,更加公平合理配置社會資源,並最終培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厲行法治,平衡道德約束與法律制度的關係 

  文章認為,解決食品浪費問題的關鍵在於德治與法治並行。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只能夠作為個人內心的道德約束,換而言之,這種約束並不能作為他人的義務,否則將成為“道德綁架”。在反食品浪費法出台前,就“大胃王”等“吃播”、宴請吃少剩多、過度消費等問題僅能局限於平台內部監管、社會輿論監督和政府宣導等“軟性”約束上,缺少對浪費行為在法律制度上的“硬性”規範,導致食品浪費積重難返。反食品浪費法的出台填補了法律制度上的缺口,使得解決食品浪費問題有法可依,在德治之外有了法治手段。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