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重要方向。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抓緊籌備。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門,電力行業是國家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重要領域,全國碳市場也將率先從發電企業起步。記者採訪發現,碳市場在給能源電力企業帶來減排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低碳轉型發展的機遇。如何做好碳資產管理,成為能源企業的必修課。
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風光發電比例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是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我國提出的目標任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對市場主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般而言,實現碳中和主要有兩個思路:一是減少排放,二是把排放出來的碳再吸收回去。從減排的角度看,最大的潛力一定藏在碳排放最多的地方。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我國碳排放集中在發電與供熱部門,占比達到51%;其次是製造與建築業,占比28%;然後才是交通運輸,占比10%。
我國發電與供熱部門碳排放占比高於世界平均水平(42%),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發電供熱以火電為主,也就是靠燒煤、天然氣或石油等化石燃料來產生電能。在“碳中和”大勢下,未來能源企業向新能源切換的步伐勢必進一步加快。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我國五大發電集團先後提出了時間表及完成目標。如華能集團提出,到2025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50%以上;到2035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7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