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履冰外交 韓在中美競爭之下對衝路線
http://www.crntt.hk   2021-04-13 00:27:07
 

  然而,對韓國而言,“薩德事件”的衝擊效應遠未消散。韓國固然需要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增加自身與周邊大國博弈的籌碼,但完全站在美國一邊則可能影響中韓剛剛恢復的信任,衝擊兩國經濟合作。畢竟當年韓國為美國火中取栗,換來的卻是特朗普政府要求韓國增加部署“薩德”系統所需經費及其他“勒索”。有鑒於此,文在寅政府嘗試通過同時加強與中國、美國合作的“對衝”路線,與中美戰略競爭保持距離。為此出現了韓國外長鄭義容前往廈門會見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尋求加強中韓在後疫情時代全方位合作;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徐薰則出現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大談美日韓合作戰略價值的“矛盾”現象。

  從韓國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同時結好中美是其規避兩強競爭不確定性的基本前提,其難度如同在薄冰之上尋找安全通道一般。一方面,“對衝”外交要求相關當事國能夠長期維持一條近乎中立的外交立場,韓國國內能否長期貫徹這一路線依然存疑。實際上外交走向一貫都是韓國朝野爭議的對象,特別是韓國保守力量對“意識形態”的偏執,對中國的不信任感,與韓國民間在薩德事件後始終未能正面看待中國情緒相結合,導致文在寅政府的對華友好立場的基層民意基礎仍有待夯實。而此次執政黨在首爾、釜山市長補選中的失利,很可能放大保守力量對文在寅政府“事大主義”、“從北外交”的指責聲音,韓國政府維持對華友好的難度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對韓國的“友善”態度能否長期維持也存在著不確定性。民主黨政府重啟同盟系統,其目的在於調動盟友力量,推卸自身關於對中國進行規制所帶來的責任。換言之,如果韓國不能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與美國“相向而行”的立場,美國的善意的可持續性將無法確保。畢竟,在奧巴馬執政期間也曾經以近乎強制的方式敦促韓國盡快就慰安婦、韓日情報分享協定等問題做出妥協。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重啟各種合作機制,始終未能明確對盟友參與對華規制所能提供的“資源支持”。長此以往,韓國很可能重蹈為美國火中取栗,卻又無尺寸收益的覆轍。

  所幸的是,中國總體上正面看待韓國現政府的基本外交路線,對文在寅總統執政期間推動中韓關係復甦,致力於構建半島和平框架的貢獻也多加鼓勵。我們能夠理解以韓國為代表的中小國家,嘗試與大國競爭保持距離的心理,也肯定各國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的努力。希望韓國方面能夠致力於夯實兩國友好根基,增進雙方民眾理解與互信,為兩國在後疫情時代攜手共進創造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