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縣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主任張海英說,2016年以來,縣民政局在落實落細低保政策、做到應保盡保的同時,堅持返貧致貧風險預警與動態幫扶一體推進。
從全國看,民政部連續多年出台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確保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範圍。
健全機制,精准施策。
如今在內蒙古,來自財政廳、人社廳等21個部門的46類352項數據,匯聚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數據共享平台上。通過數據共享,已累計核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5.54萬人次,反饋核查數據243.55萬條,精准識別出因病、因災等造成較大支出的對象,及時提供救助。
“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既可以做到早發現、早幫扶,也有助於有效防止返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民政部持續將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傾斜,築牢兜底保障的堅固防線。”唐承沛介紹,中央財政安排的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連續多年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從2017年底開始,全國所有的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全部超過了國家扶貧標準,納入兜底保障範圍的貧困人口,穩定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
分類施策,讓各類特殊困難群體生活有保障
“感謝扶貧好政策,讓我可以繼續讀書。”去年5月,山東省梁山縣付廟村的孤兒小輝將一面“疾病無情 民政有愛”的錦旗送到縣民政局。
小輝患有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去年4月病情加重,急需手術治療。“父母去世,出嫁的姐姐家庭困難,手術費用從哪來?”縣民政局及時施以援手,需要個人承擔的4萬元手術費用全部由“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救助。身體恢復健康後的小輝,考上了臨沂職業學院繼續學習。
像小輝一樣的特殊困難群體,是民政部門有效履行兜底責任的重點關注對象。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整套社會救助制度,通過分類施策、精准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分別惠及困難殘疾人1213萬人、重度殘疾人1474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