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石,是實現中國發展戰略轉換的主要依托。過去,我們克服國內市場容量狹小、市場功能不完善的困難,利用國際市場大進大出,實現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現在不僅全球市場已發生變化,而且國內趕超發展的條件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迫切需要我們有效地利用好已經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根據比較優勢的變化,全面轉向消費拉動和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在《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這篇重要文章中指出,擴大內需和擴大開放並不矛盾。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
以制度創新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文章認為,目前中國無論是從供給端看,還是從需求端看,都已經完全具備了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主客觀條件和環境。以制度創新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重點是要改進和優化供給端,刺激提高要素生產率。只有生產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收入擴大了,市場規模才能擴大,需求才能升級。制度創新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是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形成中等收入者占據主導地位的社會結構。這需要通過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以及改進收入分配結構來實現。二是確立共享發展的政策體系。要強化在再分配領域的國家治理能力,充分發揮財政的民生性支出、稅收杠杆的調節作用,而且在初次分配階段,就要講公平,就要形成經濟主體之間平等競爭的基本條件。三是在要素市場化的改革上,要把重點放在資本市場強國的建設方面,讓人們可以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果,健全和完善資本市場的財富增值功能,以人民為中心、以增加人民的財產收入為中心改革其內在功能。
二是以強化競爭來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競爭和強化市場導向的改革,可以消除區域市場的行政壁壘,放大被其壓抑的潛在市場能量,形成一體化的市場創造效應。中國目前的市場性狀,是理論上計算的市場規模大,但現實市場規模小。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目前的市場還不是全國統一市場,不是充分一體化的市場,而是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區域分割的市場。為此必須以全國一盤棋這個重要思路建設全國統一市場體系,放大超級市場的規模效應。
三是以平等進入和公平競爭為重點,糾正產業結構失衡,改善實體經濟營商環境,提高民營企業的投資願望和投資能力。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必須是開放市場。開放性市場是新發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十四五”期間,中國的發展除了要繼續高舉開放大旗、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外,更重要的是必須加大對內開放尤其是對民營經濟的開放力度。對民營經濟開放不足,會極大地影響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民營經濟是強大國內市場的主要力量。對民營經濟的充分開放,會成為中國經濟起飛的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