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中國兩會召開之際,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他說,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對國家長中短期發展目標的連貫性發揮了重要銜接作用,成為中國推動發展目標實現的有力工具。
顧清揚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實現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窗口期和機遇期。“十四五”規劃的落實,對於實現這一遠景目標十分重要,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折階段。“十四五”規劃在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上都有重要的創新。“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體現了中國政府的自強和自信。
他表示,發達國家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科技創新所引領的產業升級,高質量的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高品質的生活質量,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些都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總體來看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和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既與“十三五”規劃很好地銜接,又充分反映了當今世界在發展中出現的新變化新趨勢,做到了統籌國內外情況而謀篇布局,體現了中國政府的睿智。
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顧清揚說,“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創新驅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創新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並通過深化科技管理體制確保執行。“十四五”規劃綱要非常重視實現核心產業的自主技術創新,強調了在一些“卡脖子”的技術領域尋求自主研發突破。這將為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顧清揚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新發展格局,既符合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實際,也要在落實中注意處理好兩者的關係,需內外“雙輪驅動”才能相得益彰、卓有成效。在國內循環體系建設方面,要從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的角度,建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需求鏈和創新鏈,由此在國內形成各種要素順暢流動、相互加持和良性循環的經濟生態系統。在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方面,要以長遠的觀點看待全球化和全球經濟合作,放眼長遠的歷史大勢。繼續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多角度參與國際循環。
顧清揚說,“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很好的藍圖,關鍵是如何落實。國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成為重點,就必須建立起以法治為基礎的高質量的市場經濟體系,同時進一步優化國家治理體系,並大幅度提升各級政府治理能力,這一切都有賴於持續的制度創新。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應對中,展現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何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全面提升整個國家的治理能力,就成為實現中長期戰略部署的關鍵。“十四五”規劃綱要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必將為中國建成現代化國家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