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找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著力點和著重點
http://www.crntt.hk   2021-02-13 09:34:40
瞄准現代財稅體制的基本特征持續發力,是找尋“十四五”時期建立現代財稅體制著力點和著重點的有效路徑。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圍繞建立現代財稅體製作出的全面部署,必將對中國財稅體制改革進程產生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推動中國財稅運行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在深入理解和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找准“十四五”時期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著力點和著重點,把《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關於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部署落實好,是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所在。

   立足於全局的基礎性和支撐性改革行動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文章稱,以“現代”二字標識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目標,始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在此之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九大以及十九屆四中全會一直沿用了這一提法。進入2020年,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形勢、新任務,於2020年5月18日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調整為“建立現代財稅制度”。時隔4個月之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又以“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替代了“建立現代財稅制度”。

  由“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到“建立現代財稅制度”再到“建立現代財稅體制”,財稅體制改革目標的變化以及財稅體制改革所得到的前所未有的關注,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進入新發展階段,財稅體制改革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定位至關重要。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治理效能舉足輕重;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對於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可或缺。

  作為新發展階段的奮進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須建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之上。現代財稅體制一頭連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頭連著現代國家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國家治理結合在一起的產物。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牽動未來5年、1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直接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是具有基礎性和支撐性意義的改革行動。

  這意味著,面對中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把財稅體制改革擺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發揮好現代財稅體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將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對接、與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貫通,深度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才能找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根本著力點和著重點。

  把握好現代財稅體制的基本特征

  文章介紹,現代財稅體制是一個統稱,系由現代預算管理制度、現代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體制、現代稅收制度等一系列凸顯“現代”特征的子體制所構成的統一體。瞄准現代財稅體制的基本特征持續發力,是找尋“十四五”時期建立現代財稅體制著力點和著重點的有效路徑。

  1.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現代預算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完整性、統一性、可靠性、公開性和年度性”。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的原則,針對現行預算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建議》作出如下部署:“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強化對預算編制的宏觀指導。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由此,“十四五”時期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線,便是圍繞完整性、統一性、可靠性、公開性和年度性,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其著力點和著重點是“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

  所謂全面規範透明,就是預算的編制、執行及決算,須嚴格遵循現代預算管理的基本規範,堅持全面公開透明。一方面,將全部政府收支納入預算管理,既不允許有游離於預算之外的政府收支,也不允許有游離於預算管理一般規範之外的政府收支。另一方面,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提升預算透明度,將全部政府收支從頭到尾置於人民代表大會和社會監督之下。

  所謂標準科學,就是預算收支尤其是支出預算的編制要有科學的標準。一方面,從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入手,合理確定各類預算支出的定額標準,推動預算科學精准編制。另一方面,深入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定額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發揮標準對於預算管理的基礎性作用。

  所謂約束有力,就是要全面落實預算法,強化、硬化預算的法治約束。一方面,嚴格執行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的預算,先預算後支出,無預算不支出。另一方面,所有政府支出以取得人民代表大會授權為前提,任何預算調整或調劑事項,都要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在上述基礎上,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全面實行預算績效管理。不僅每逢花錢必問績效,對每筆支出做成本效益分析,力爭以最小投入換取最大產出,而且須健全以績效為導向的預算分配體系,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全面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政策實施效果。

  2.健全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

  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調整必須建立在“有利於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基礎上。同時發揮兩個積極性,才能極大增強黨和國家的生機活力,從而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真正契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屬性。

  兩個積極性特別是地方積極性的發揮,須以科學規範的現代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為前提。根據新修訂的《預算法》關於“國家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的原則,同時針對現行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建議》作出如下部署:“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因此,“十四五”時期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調整的主線,是圍繞有利於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和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其主要著力點和著重點是“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

  所謂權責清晰,就是要有清晰明確的中央和地方之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一方面,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原則,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清晰界定好作為一個整體的政府所須履行的職責(事權)範圍。另一方面,將政府所須履行的職責(事權)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加以分解,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事權)範圍。在此基礎上,與事權相對應,劃分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

  所謂財力協調,就是要形成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合理財力布局。在清晰、明確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一方面,根據現行稅制體系中各稅種屬性,將其分別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另一方面,按照財權與事權相統一原則,按稅種劃定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來源。以此為基礎,形成穩定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格局。

  所謂區域均衡,就是穩步提升各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立足於中國各區域之間發展極不平衡的現狀,一方面,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在清晰論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另一方面,通過調整完善中央對地方的一般轉移支付辦法,將中央轉移支付的效果落實在提升各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可及性水平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