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ID-19對台灣經濟衝擊”記者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他表示,二是去全球化。很多供應鏈從長鏈變成短鏈,包括價值鏈也在縮短,政府相關政策有無朝這些變化做因應?例如去弱存強,在數位轉型方面的相關措施在哪裡?
他指出,三是去污減碳。包括循環經濟、綠能環保等,目前只看到“經濟部”的規劃相當薄弱,只看到如何撒錢,撒錢當然不反對,但後面的振興措施更重要。
戴肇洋說,台灣是海島,難以承受很大的衝擊,這次疫情看到很多國家都在搶物資,物資安全體系是否已經建立完整?例如台灣只有稻米可自給自足,其他如黃豆、小麥、玉米都得靠進口,政府該怎麼辦?另外是全民健保能否轉型成社會保險,好因應未來遭遇重大衝擊時能即時運用配合?最後是5G、AI技術發展要無前瞻部署的思維來配合環境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