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原陸委會副主委黃介正(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認為,拜登上台意味著中美關系緩和與改善,盡管不一定是持久的。這是新的戰略機遇,有可能實現一定戰略調整。從戰略關系看,即使美修複同盟關系,加強對華制衡,也不會忽視中國實力,做無謂的折騰。這預示著美國將暫時選擇與中國戰略共生,被避免兩敗俱傷而做戰略妥協,總體上維持戰略平衡。拜登及其外交團隊忌憚俄羅斯,一定要避免俄中軍事結盟,必須維持中美之間微妙的戰略關系。
此外,他指出,中美必將繼續圍繞台灣問題博弈,但激烈程度和制造危機的意願會低於特朗普時代,美方可能改變幹預台海的方式和與我對抗烈度,以免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確保美方恢複元氣。但從長遠來看,台海外部環境很難改善,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博弈將繼續下去并日趨激烈,民主黨執政不會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認為,與特朗普的台海政策相比,拜登政府的政策將有所回歸,但也回不到奧巴馬時期。中美關系中的台灣問題不像特朗普弄得劍拔弩張,可能有所緩和,但台灣問題仍是中美關系中最具爆炸性的議題。他建議,應該利用美國新政府帶來中美緩和的機會,進一步緩和兩岸關係。同時,他也認為中美之間應該就台灣問他進行對話和管控。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原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認為,特朗普時期的中美關係變化使得美國對兩岸和解的支持度以及對兩岸衝突的敏感度都有所下降,直接影響到兩岸互信。比如,北京對兩岸的定位受到根本性影響,對兩岸和解政治基礎直接造成削弱的效果,對台灣藍營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論述也增加了困難。未來一年拜登政府上台以後,這個情況將會有所改變。一方面,畢竟拜登在未來四年沒有再選舉的壓力,另一方面他是一個對外交涉入很深的總統,從1996年台海危機時就在參議院擔任資深外委會委員,在奧巴馬政府時期還直接參與亞洲再平衡政策。因此,他所組的國安團隊對台海形勢的危機感和敏銳度都遠要高於特朗普團隊,中美未來制度化和可預測性會增加,雙邊也會從過去的對抗走向有合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