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元降到700元——這是“國家隊”正式出手高值醫用耗材領域後的“首戰成果”。這幾天,第一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開出的“地板價”,引來中國老百姓集體拍手稱快。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很多省市開始積極組成採購聯盟,抱團砍價。眼看政府“靈魂砍價”日趨常態化起來,一系列變化由此而生,除了患者看病更省錢之外,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的環境將得到淨化,醫院目前粗放的以藥養醫、以耗養醫模式也會得到轉變,從而更有利於醫生將工作重心放回專業……而這一切改變的受益者,最終都將是每一位普通患者。
價廉,還必須物美。
為什麼這些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之前那麼高,如今又被壓得如此之低?很多人在為患者福音歡呼時,一定也在擔心這些價廉的耗材是否質量過關。其實,政府出手砍價,砍掉的只是本就虛高的價格部分,斬斷的是那些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以及高價背後的灰色利益鏈。當全國各地大範圍的“以量換價”鋪天蓋地般展開,當高值耗材的貨款結算步驟被一步步壓縮掉,它們的費用自然就降了下來。有政府當後盾,患者終於不用再當虛高價位的“冤大頭”。至於質量的監管與把關,當然只會比之前更加嚴格,確保採購產品應用到患者身上是安全的、有效的。
告別“以耗養醫”,讓醫療服務價格回歸醫學專業本身。
資料顯示,全國醫用耗材市場規模3200億元,其中高值耗材150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的背後,是“以耗養醫”常年存在於公立醫院的事實,這也間接造成了醫療體系中的服務價值這麼多年來無法理順。在告別“以耗養醫”後,公立醫院的經濟動力和運行模式必然會發生改變,一方面可以減少醫療腐敗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可督促醫院提高精細化管理能力,加快建立符合自身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對於醫生來說,耗材價格的降低會帶來行業環境的更加清朗,有利於他們更專注於治病救人專業能力的提高。當醫療服務的價格與醫生的專業價值劃上等號,對於患者來說,當然是最大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