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評論指出,《隱秘的角落》可以視為資本走出浮躁回歸創作本體的代表作品,這是權衡利弊後的結果,在自制劇方面用最合適的演員陣容、盡可能好的製作標準,生產的劇作換來高回報(口碑+商業收益),是那些跟風大製作所沒法實現的。
曾幾何時,影視行業充斥著賺快錢的功利浮躁,把作品創作變成了東拼西凑的粗制濫造。不重視劇本創作,劇情拖沓注水,動輒上演數十集的肥皂劇。劇情漏洞百出,“流量明星”摳圖出演、造型雷人、演技尷尬。讓觀眾看著一場場影視“剩宴”,實在是吃不下飯。
國產影視作品想要乘風破浪,贏得觀眾的口碑,同時捧得票房和獎項的金杯銀杯,要以尊重觀眾為前提,堅持“內容為王”“精品至上”。
《隱秘的角落》大火,對當下的影視創作者而言,無疑敲響一記警鐘。現如今,觀眾的審美品位顯著提升,迫切需要與之匹配的佳作。“觀眾消化不了複雜劇情”“條條框框限制了創作半徑”“不買熱搜的劇只能涼涼”……這些借口,都不是製造垃圾劇集的借口。
在《隱秘的角落》裡,吸引觀眾率先入戲的是,它通過對夏天、對童年的場景還原,對友情、親情的細膩刻畫,在調動起視聽感官的同時,打開了觀眾的“回憶閥”:新華書店裡望不到邊的習題集、每到暑假必重播的《還珠格格》、半舊不新的早餐店、冰鎮後的橘子汽水……一個屬於童年煙火氣的夏天就這樣勾勒出來。
對國產劇而言,想要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影視夏天,也許缺的正是一顆俯首深耕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