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白色警鐘敲響,中國有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
http://www.crntt.hk   2019-12-23 10:15:00
 
  目前,我國對冰川災害的研究還比較薄弱,這也是正在進行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內容之一。鄔光劍認為,首先,要做好普查工作,搜集和整理過去的冰川災害記錄,理清冰川災害的區域分布特征和發生規律。其次,應加強冰川變化和監測研究。通過遙感影像對災害發生的重點區域進行普查,確定容易發生冰川災害的重點對象,定期給這些冰川“體檢”,開展詳細的野外考察和監測,對易發生災害的冰川進行測量,包括冰川的運動速度,每年虧損量、積累量,以及冰川周圍的氣象數據。由此,模擬冰川變化和冰川災害過程,揭示冰川災害的發生機理。最後,要建立完善的冰川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4.探究適應冰凍圈變化的路徑

  “冰凍圈是氣候系統中變化最敏感、反饋最直接的圈層。”楊威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由於增溫,全球範圍的冰川持續退縮,多年凍土退化。在許多區域,冰凍圈消融正在改變區域內水文系統,影響當地水資源量和水質。在半乾旱地區和以冰川融水為補給的區域,將會受到洪水和滑坡的威脅。

  模擬預估顯示,冰蓋的損失可能會導致大規模、不可逆的海平面上升。極地地區冰川(冰蓋)、凍土、淡水和海洋條件發生改變,使當地淡水資源和陸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面臨風險,影響物種栖息地、數量、物候和繁殖力等。多年凍土退化導致陸路交通設施和建築物等基礎設施損毀,海冰消融給北極沿海居民帶來更多暴風雨侵襲的風險。冰凍圈的這些變化正在或即將給全球生態和社會經濟系統帶來巨大威脅。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持續變暖,其影響範圍和程度不斷增加,由此引起的冰凍圈災害在頻率、強度和損失上都有增加趨勢。我國冰凍圈的快速變化,對區域社會經濟系統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乾旱區綠洲農業、寒區重大工程、寒區畜牧業、冰雪旅遊業等產生綜合影響。中國冰凍圈主要處在西部地區,經濟水平較為落後,應對冰凍圈變化的能力有限。目前,適應仍然是應對冰凍圈變化的主要途徑。冰凍圈變化對社會經濟系統的綜合影響分析是適應冰凍圈快速變化的基礎,其適應性管理戰略則是減輕冰凍圈快速變化的不利影響、降低自然和社會經濟系統損失,進而減緩其不利影響的最終目標。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冰凍圈快速變化及其與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氣圈、人類圈之間的相互作用日趨加劇,特別是對水文水資源、生態系統、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未來亟待開展對中國冰凍圈致災致利效應、防災減災措施、風險評估及冰凍圈功能服務等方面的系統集成研究。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