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民聯發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中評社 張心怡攝) |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記者 張心怡)長期以來,香港公屋供應嚴重短缺,現時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已上升至5.4年。經民聯早前就公屋重建問題進行研究,並於昨日發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目前房委會轄下未有重建計畫的19條舊屋邨具有很大的重建潛力,估算重建後可提供多達20萬個單位,增幅超兩倍,可滿足現時輪候册上最少一半的申請,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公屋申請人獲安置個案數目遠少於新登記個案,國營房屋供應變得“越追越落後”,輪候册排隊時間距離“三年目標”甚遠。經民聯一直倡議重建高齡公共屋邨,因為當中具有龐大的重建潛力。
他引述《研究報告》內容指,若將房委會已研究但未納入重建計畫的19條舊公共屋邨全數重建,按綜合發展區最高住用地積比率6.5倍估算,估計重建後可合共提供20萬個單位,比原本的6.6萬個多出約13.5萬個單位,增幅達205%,不但可達到《長策》的建屋目標,更可滿足現時最少一半輪候册上的申請,同時解決公屋維修開支越來越高的問題,徹底清除這個“社區計時炸彈”和“財政黑洞”。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談到,香港房屋問題已病入膏肓,特區政府必須改變思路,大刀闊斧去處理,並考慮《研究報告》中就重建舊屋邨提出的十大建議,以解決房屋問題。
林健鋒促請特區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計畫,就未有重建計畫的19條舊屋邨啟動重建研究,並由房委會重啟“整體重建計畫”,為重建19條屋邨定下路線圖及時間表。同時,利用原有最高地積比率重建,做到“地盡其用”,盡量提供更多單位。他建議,重建計畫落實原區安置原則,在舊屋邨內的社區用地興建接收屋邨,再由原區新屋邨用作安置受影響居民,減輕重建對他們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