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創業板放寬借殼條件符合實際政策
http://www.crntt.hk   2019-06-29 08:04:21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創業板允許借殼了。有人心生疑問,之前說加強退市,現在又放寬借殼條件,是不是思路變了,要救“垃圾股”?

  這是一種誤讀。證監會重申,對於觸及退市標準的,要堅決退,不放鬆標準,而且正在加大對涉嫌規避退市公司的監管力度。其實,在IPO常態化和退市常態化不變的前提下,又有誰會去救那些真正的“大垃圾”呢?

  併購重組或借殼上市本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手段,一些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的風險類公司,比如某些重資產、強周期或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就有可能找到“白武士”,在換血之後重生,實現上市公司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出清不良資產、化解債務風險。例如,中糧資本整體上市,將盈利能力較差的中原特鋼原有特殊鋼業務徹底置換出去;360借殼江南嘉捷,在上市公司原有主業出清的同時注入優質資產,實現“脫胎換骨”。

  如何理解創業板放寬借殼條件?這就涉及投資者保護問題。比如,欺詐發行的欣泰電氣被強制退市,興業證券先行賠付5.5億元補償投資者。對此,有人認為,這不是把一個券商服務的事情搞成券商擔保了嗎?所以說,退市真正實施起來,要啃的“硬骨頭”有很多。有觀點認為,強制退市標準執行得並不嚴格。客觀說,強制退市會否殃及池魚,也是監管方面需要顧及的。

  怎麼辦?相關國際經驗可以提供借鑒。在美國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的確是“大進大出”。從1980年至2017年,美國共有26000家企業上市,14000家上市公司退市。但是,強制退市僅占約5%,近5年來每年約10家左右;通過併購重組退出,占比約56%,原上市公司被併購後不再作為獨立主體存在;因財務問題或股價過低而自願退市,占比約19%,其中9%因股價過低而退市;破產清算,占比約20%。總體上,美國退市公司數量較多,退出渠道較為多元且暢通。

  這帶給我們一個啟發,可以拓寬出口、分類施策,平穩化解存量風險。在我國現行市場環境下,僅僅通過傳統的強制退市渠道難以實現大量化解存量風險公司,推動風險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併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工具,主動選擇市場化方式“出清”,是一種符合我國資本市場實際的政策。

  過去,市場熱衷於“炒小”“炒爛”,估值體系不盡合理,導致許多“垃圾公司”股價畸高,劣質優價,占用了大量金融資源。國際成熟市場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成本較高,上市公司要維持上市地位不得不考慮巨大的合規成本,但在我國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維持上市地位的合規成本較低,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明顯小於收益,所以指望他們主動退市基本不可能。

  因此,要充分發揮“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對於優質公司,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於風險類公司,一方面堅決執行退市制度,將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重大違法違規的“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另一方面,不斷完善併購重組、破產重整等政策工具,與地方政府及時共享存量風險信息,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大股東的積極性,對那些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的風險類公司,提供政策支持,豐富退出渠道,支持企業市場化出清落後產能和業務,淘汰僵屍企業,推進資本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然,要進一步實現退市常態化、退出渠道多元暢通,還需要IPO通暢、違法違規成本高昂、投資者保護制度完善、併購重組便利等各項制度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上市公司出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充分利用併購重組等工具,主動作出市場化選擇。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惠春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