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星島日報報道,聯合國上周五宣布,全球一百八十七個國家就限制塑膠垃圾出口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此舉旨在大幅減少流入全球海洋的垃圾。新規則在一年後生效,將限制各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難以循環再用的塑膠垃圾,美國等出口塑膠垃圾的國家須得到接收國的政府同意,才可輸出(現時可向接收國的私人機構運送,而毋須政府同意)。美國則反對這項協議。
星島日報報道,自中國去年停止接收外國運來的塑膠廢料後,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鄉村淪為外國運入塑膠的垃圾場,引起廣泛關注。來自一百八十七個《巴塞爾公約》(是一項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的國際公約)締約國的一千四百名代表,在日內瓦舉行了十二天會議,考慮修正《巴塞爾公約》,規範塑膠垃圾的出口交易。大會通過修訂《巴塞爾公約》,將管制危險廢物項目包括塑膠廢物在內,讓全球出口塑膠垃圾的運作更透明及更有效管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秘書帕耶特發表聲明說,這是全球最逼切需解決的環境問題之一。他說:“我感到自豪,《巴塞爾公約》成員國本星期在日內瓦就一項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範圍塑料垃圾管理機制達成協議。”帕耶特表示,這是歷史性的協議,是首個有關塑料垃圾的具法律約束力國際協議。
這項協議在一年後生效,讓一百八十七個國家可監察及追蹤他們境外的塑膠垃圾的移動。帕耶特說,簽約國將可自行定立他們處理塑膠垃圾的方法,即使少數沒有簽署巴塞爾公約的國家像美國,當他們向簽約國輸出塑膠垃圾時,亦受新協議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