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永安:抓住粵港澳大灣區 高雄發大財
http://www.crntt.hk   2019-03-11 15:18:57
兩岸融合發展,才能共享成功。
 
  對於“人進得來”,他作為香港航運界的資深人士,也是深有感慨。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當傳統的經濟支柱弱化的時候,需要有新的經濟支柱進行替代,否則難以維持並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因為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航運能力也大幅提升。上海的洋山港已經多年蟬聯世界第一大港的位置,而香港港口的排名則從以前的多年世界第一,下降到目前的大約第七。這是一個地方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或者用哲學的言語描述,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隨著中國大陸與外部世界的更緊密聯繫,隨著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包括港口設施建設水平的大幅提高,原先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轉口貿易和航運,相對優勢明顯弱化了。

    他指出,幸運的是, 中國大陸的發展,使香港獲得了發展的強勁動力。如果從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算起,2001年,中國GDP在全球的比重僅為4.02%,到2017年,這個比重達到了15%;從貿易資料來看,200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0.51萬億美元,僅占全球進出口總額的4.02%,到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4萬億美元,約為2001年的8倍,占全球進出口額的12%,較入世前提高了7.98個百分點。2001年到2017年的16年間,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速超過9%(注1)。這個數字對香港的航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台灣的商界朋友也喜歡講“把餅做大”,就是說,由於中國大陸經濟規模迅速擴大,陸續超越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老牌經濟強國,香港的港口排名雖然下降了,但是物流總量是增加的。

  更值得提出的是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也迅速提高了大陸民眾的收入水平。東部沿海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富裕的中產階級大量產生,對消費有了更高的要求。當香港經濟在東南亞金融風暴的衝擊下持續走低,香港社會對未來高度恐慌之時,2003年大陸與香港簽署了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這對香港的經濟復甦產生了絕對關鍵的作用,特別是高度刺激經濟信心的“自由行”,不僅讓香港迅速從經濟低谷走出,更是隨著自由行範圍的擴大,使香港逐漸培植出來另外一個經濟支柱--“旅遊產業”。2018年中國內地來港遊客5千1百多萬人次(51,038,230),香港從事旅遊業約26萬人,與旅遊相關工作人士逾200,000人,旅遊相關消費大約1600億港幣。而如果沒有2003年“人進來”的安排,很難想象香港經濟會跌到什麼時候,跌倒什麼低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