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23日,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黑龍江慶安分會場舉行的開鐮儀式上,當地農民參加開鐮大賽。(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北京正起草一部為其雄心勃勃的鄉村振興行動夯實基礎的法律,鄉村振興也是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到的使中國到2050年成為現代化強國的計劃的一部分,這標志著中國政府的工作重心正發生一種變化:從已助推中國經濟迅猛增長幾十年的城市開發轉向重視農村地區發展。最終目標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香港《南華早報》3月10日載文《中國正計劃制定使鄉村振興成為其現代化攻勢優先要務的法律》,文章說,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周六(9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到優先的地方,包括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等。“這個優先怎麼體現?在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怎麼體現,這個法律要加以規範。”陳錫文說:“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重塑工農城鄉關系,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新型的工農城鄉關系,到底怎麼體現,具體的要求在法律上怎麼體現,通過立法要把這些東西明確下來。”
陳還表示,這部法律叫促進法,當然重心就在於促進。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鄉村在很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損害的。比如耕地不斷流失和減少,生態環境不斷受到破壞等等這些問題。“所以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有促進的政策、促進的法律、促進的制度,同時也要有相應的約束。”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趙錫軍表示,將鄉村振興行動置於法律保護之下,將有助於確保在未來多年內繼續實施該戰略。中國“幾十年來資源配置一直偏向城市化,(因此)試圖在短期內解決所有問題并不現實”,他說。“這需要長久之計,而一部法律是讓一種穩定、系統化的安排布置到位,確保有關政策和行動一以貫之的最佳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