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方位透視“柯文哲現象”
http://www.crntt.hk   2018-11-10 00:12:41
 
  二是島內民意走向對柯文哲個人“台獨”理念不會立即構成現實政治壓力。近年來島內出現“台獨”熱衷度下降、統一勢頭提升的民意新趨向,但是也應看到,其一,在島內民眾對台灣前途的選擇“統升獨降”中,一方面,在未來“被統”的民意共識下“拒統”的比例雖然在縮小,但仍是當下的民意主流;另一方面,選擇“台獨”的民意雖然降低,但仍可抗衡選擇“統一”的民意。二,雖然在中華民族主流認同下“台灣人”認同下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身份認同回升,但是島內相當一部分民眾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意識、“台灣主權”意識仍強,這使得民眾選擇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仍然占4成左右⑫。在兩岸統一認同的正向能量纍積尚處於量變的階段,上述民意結構對柯文哲個人“台獨”理念不會構成立即的現實政治壓力,有利於一段時間內柯文哲以“墨綠”色彩維持其淺藍、淺綠,以及非政黨支持者包括39歲及以下年輕人的支持度,在低政治性的兩岸務實交流合作上,柯文哲仍有機會長袖一舞。

  其次,柯文哲的主觀能動性將決定“柯文哲現象”能走多遠。

  “歹勢風波”對柯文哲而言實非偶然,柯文哲自身的“台獨”傾向使其必然具有政治上向“獨派”妥協的軟弱性。雖然柯文哲極力迴避政治敏感議題以避免顯露其政治色彩,並表示“在政治上愛民、清廉、勤政,這種政治價值沒有人注意,卻每天在統‘獨’上打轉,看了很討厭”⑬,但是統“獨”道路的選擇,其本質直指如何保證、怎樣保證、能保證多少民眾根本利益福祉的問題,是解決民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首要和根本問題,它不是“藍綠惡鬥”所能取代的,也非“愛民、清廉、勤政”就能根本解決。作為標杆性政治領軍人物,柯文哲早晚要誠實面對。何況日前島內民調顯示,民眾主張統一與西進意願再現新高⑭,而且近來有過半民眾贊成中共加入島內政黨愛台灣的比賽行列⑮,這預示著島內“統升獨降”這一民意趨勢的量變纍積已越來越醞釀著質變的可能性,預示著當前島內社情民意已邁向兩岸發展利益比較與統“獨”道路的選擇階段。同時,在這樣的民意大背景下,就在柯文哲“歹勢風波”漸熄之際,島內社情還出現了一個值得重視的新動向,即島內精英階層出現一股擺脫藍綠、重新定義“台灣價值”的政治力量,並將“愛台灣”提升到兩岸統一的理念認同高度。這股力量的出現,既是這部分精英對台灣未來前途的明確選擇,也是對柯文哲“白色力量”的尖銳批判。

  2017年6月,有感於“台灣面對變局,必須主動撥亂反正”,島內《中國時報》以《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為主旨發表系列社論5篇,開篇就提出台灣應建立“反‘台獨’”、“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兩岸都是‘中國人’也都是‘中國’”、“經由融合達成統一過程”等“愛台灣四大共識”,指出“當前此刻,重建4共識是台灣邁出新步,再興再起的關鍵一步”⑯。隨後的4篇社論則分別就“四大共識”提出闡述,指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必須在正視兩岸歷史文化連結的基礎上,超越‘一中各表’,重新確立兩岸的政治連結,與大陸達成有關‘中國’的國號共識”;“台灣要拆掉怕統一心牆”;“要超越藍綠,不要被政客綁架”,指出“兩岸及台灣朝野之間原本存在許多可能的共識,發掘出來、營造出來,當可締造互利多贏局面”⑰。

  繼之,2018年5月,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率先拋出“無色覺醒”主張,聯手島內部分知名學者教授、前政務官員與經濟學家向全台民眾發出“無色覺醒救台灣”號召,發起“全台灣無色覺醒運動”,嘗試激發新一波的民主改革。指出“‘無色’代表沒有特定色彩的這群人,‘覺醒’代表不被藍綠牽著走,我們要走自己的路!”他們通過“無色覺醒”電視欄目宣講,異口同聲強烈呼籲島內94%的無黨籍民眾擺脫6%黨籍政治人士的綁架,終止政黨惡鬥,掙開政黨枷鎖,打破藍綠思維慣性,“從我做起”,就事論事,獨立、理性思考,“形成一股最有利的力量”,“為自己與後代子孫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謀求總體之最大幸福”。為推動台灣實踐“無色覺醒”理念,8月,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理性、務實為基礎,提出“無色覺醒十大主張”作為“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行動綱領,“十大主張”第一點即“認同兩岸一家親,同根同源,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就是要台灣跳脫意識形態鬥爭,讓兩岸民眾擁有更多契機瞭解彼此、融合為一體,進而在尊重兩岸民眾感受的基礎上,做到“十大主張”的第四點“擁護海峽兩岸和平發展,願以開放態度,討論未來兩岸人民能接受的統一步驟與模式”。他們期盼台當局依此跳脫意識形態,帶領人民走出困境,讓台灣人過更好的日子⑱。

  島內出現的這股擺脫藍綠、重新定義“台灣價值”的政治力量,正是非政黨認同者中的精英階層“對島內政治認同崩潰後的集體爆發”,他們不是政治私利的追逐者,因此,在摒棄政黨附庸色彩及連帶的政治投機性上來得更為純粹;他們站在世界角度看兩岸關係大勢,認清並指出了民眾根本福祉所繫,因此,在其所重新定義的“愛台灣”新價值中,彰顯了精英階層最典型的兩岸統一新政治認同中的情感、利益與理念、價值取向。

  也正因此,在政治認同上,這些精英的政治理念和立場與柯文哲迄今對兩岸同屬一中的迴避形成鮮明的對照,也遠遠深刻於柯文哲日前所表白的“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而是文化、經濟、城市交流層面”的“善意”表述與利益取向。它不止映照出柯文哲“台獨”理念與兩岸融合的民意態勢之間隱藏著的內在矛盾,也映照出“歹勢風波”中柯文哲的尷尬及“柯文哲現象”的脆弱。

  “柯文哲現象”是否能走得更遠,關鍵在柯文哲是否能在兩岸交流中進一步認識世界發展格局下兩岸關係發展的大趨勢,在摸到島內民意脈動的同時,能更全面瞭解民意走向,更深刻認知民意脈動的內涵與本質,從而進一步擺脫其“台獨”軟肋,開拓出更廣泛的支持基礎,使其“突破綠營兩岸交流障礙”的企圖能更具有質的突破性進展,讓“柯文哲現象”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這就不僅僅是民眾對柯文哲個人在推動兩岸政策上的誠信或投機與否的政治道德評判問題了。更多的民眾將觀察柯文哲在為民請命上是否能展現出更高格局的政治責任與擔當,這是柯文哲能否再上一層樓的根本所在,也是“柯文哲現象”能否走得更遠的重要因素。

  此外,柯文哲的治理能力也是“柯文哲現象”能走多遠的重要因素。治理能力是政治人物達成其理想、抱負的必備條件,也是政治人物能否獲得政途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柯文哲的治理能力隨著其施政時間的纍積會有更多機會受到民意的檢驗,特別是經過4年政治歷練,當初的“政治素人”已非素人,民眾檢視的標準必然會起變化,對柯文哲的要求必然提高。

  註釋:

  ①“台灣國家和平安全協會”2000年12月民調

  ②《本報民調45%選不出最佳政黨》,台《中國時報》2002年12月28日。

  ③《立院滿意度衹剩9%》,台《中央日報網絡報》,2015年1月13日。

  ④《跨世代惟一共識:拼經濟》,台《天下雜誌》614期,2017年1月4日。

  ⑤《年輕人外逃、天然獨鬆動民進黨的敵手是習近平?》,台灣《天下雜誌》639期,2018年1月2日。

  ⑥參見《民進黨支持度急遽下滑衹些微領先國民黨》,台《中時電子報》,2017年12月31日;《政黨認同趨勢民調顯示民進黨認同度一路下滑》,《中時電子報》2018年6月17日;《中性選民達空前最高民調:57%盼強大第三勢力》,《中時電子報》2018年7月15日。

  ⑦《總統民調滿意度27.6%賴揆現死亡交叉》,台《中央日報網絡報》,2018年2月12日。

  ⑧《台灣民心10年消長挺台獨新低、支持統一創新高》,台《遠見雜誌》2018年3月號P52。

  ⑨《民調: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逾5成民眾感悲觀》,台《中央日報網絡報》2018年4月19日。

  ⑩《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柯文哲‘兩岸一家親’過半數認同》,2018年2月28日,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80228000976-260407

  ⑪《民調:42%台北市民認為民進黨應推市長人選》,台“中央通訊新聞社”,2018年4月19日。

  ⑫台灣競爭力論壇2018年4月的民調顯示有30.l%。參見台灣競爭力論壇民調結果。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與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尹麗喬委託台灣綠營《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顯示有46.2%。參見《美麗島民調:51.5%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台《中時電子報》2018年4月19日。

  ⑬《柯P警告陸打壓將越來越強》,台《中國時報》2018年9月4日。

  ⑭《台媒民調:主張統一、西進意願9年新高》,中評新聞網2018年9月17日。

  ⑮《藍綠紅比賽愛台灣過半按贊》,台《中國時報》2018年7月3日。

  ⑯《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系列一建立愛台灣四個共識》,台《中國時報》2017年6月4日。

  ⑰參見《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系列二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系列三以國號共識超越一中各表》;《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系列四怕!怕!怕!拆掉怕統一心牆》;《真道理性真愛台灣謀求兩岸新共識系列五超越藍綠不要被政客綁架》,台《中國時報》2017年6月5-8日。

  ⑱《走出困境台灣更好!無色覺醒十大主張》,台《中國時報》2018年8月13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11月號,總第251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