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習近平反台獨思想初探
http://www.crntt.hk   2018-12-08 00:09:31
習近平提出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理念,更體現出鮮明的以促統的手段化“獨”反“獨”的新思維。
  中評社╱題:習近平反“台獨”思想初探 作者:鄭劍(北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作者指出,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等一系列的論述,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路線消化了歷史和現實形成的橫亙在海峽兩岸的隔絕體系,培植了反“台獨”的社會基礎。同時,以更具實戰色彩的軍事手段實施強大震懾,讓“台獨”徹底絕望。而正確處理“反獨”與促統的辯證關係,更注重通過促統的手段反“獨”。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島內政局急劇變化的時期。國民黨連續兩屆執政,民怨高企;民進黨汙藍“傾中賣台”,聲勢高漲。2016年5月,隨著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再次執政,島內分裂勢力備受鼓舞,蠢蠢欲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面臨重大挑戰。但是,兩年半下來,很多人所擔心的陳水扁執政時代那種極度震盪的高危態勢並沒有出現,說明大陸反“台獨”舉措卓有成效。主要表現為:“急獨”在島內外徹底失去了市場,誰主張“急獨”誰就上不了台、坐不穩位子;“緩獨”正在流失民心,不認同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的民意始終居高不下;促統逐步取得進展,兩岸統一的經濟社會結構悄然建築、認為統一不可避免的島內民意成為多數、支持終極統一的群體逐步擴大。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崛起的大背景下,促統的物質基礎空前雄厚、國際社會對中國統一大勢的認知漸成共識、兩岸統一已經成為現在進行時。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過程中,認真學習並切實貫徹習近平反“台獨”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張佔領道義制高點,“台獨”是不義之舉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注重道義,他提出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思想內涵都有對佔領道義高點的強烈訴求。中國的古人做事講究名正言順,舉什麼樣的道義旗幟對成就什麼樣的事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其前提與基礎。兩岸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組成部分,是把兩岸人民團結起來的道義旗幟。過去講反“台獨”、促統一,大陸方面往往講民族大義多一些,新時代則更多時候具體化為兩岸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樣的主張。這樣的主張更具表象性、更具感染力,也更與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相貼合,更對島內“去中國化”教科書教育出來的、有著“有圖片才有真相”的認知習慣的新世代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說服力,對“台獨”也就更具殺傷力。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擺在眼前、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着的宏偉藍圖,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提法更具時代意涵。當然,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不講民族大義了,講民族大義永遠不會過時。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兩岸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當前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整個中華民族、海峽兩岸人民的民族大義。

  與分裂國家的“台獨”主張相比,從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上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義凜然,“台獨”是不義之舉。“我們始終從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來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方向”(習近平語)。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上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兩岸共贏之道,“台獨”是民族的心腹大患,“‘台獨’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衹會給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習近平語)從台灣同胞切身福祉上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為兩岸造福之路,“台獨”是禍水一股,“維護好台灣同胞權益,發展好台灣同胞福祉,是大陸方面多次作出的公開宣示,也是我們這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鄭重承諾。”“台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習近平語)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上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金光大道,“台獨”是死路一條,“兩岸同胞願望不可違,民族復興大勢不可擋”,“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台獨’之路走不通”(習近平語)。

  道義的力量是無窮的。隨著中國夢的實現之日逐步逼近、大陸的各項建設快速進步、兩岸發展的差距逐步拉開、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認同不斷增大,島內被蒙蔽的民眾總有一天會認清“台獨”的真面目,進而團聚到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旗幟之下共同奮鬥,“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事實上,這也是目前正在發生的歷史過程。正如習近平所言,“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

  二、用兩岸一家親理念對沖分裂主張,削弱被“台獨”扭曲的“台灣主體意識”

  “台灣主體意識”本無可厚非,但在形形色色分裂理念誤導之下,在相當部分島內人士頭腦之中,已經與“台獨”意識難以分辨。披著“台灣主體意識”的外衣的“台獨”主張往往有更大的欺騙性,如何破解這種欺騙宣傳,導正被誤導的島內民意,需要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一家親”理念,指明兩岸是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一家人,生動地表達了對台灣同胞的同胞之愛、手足之情,是對“台獨”的有力破擊。

  “台獨”分裂勢力竭力扭曲“台灣主體意識”、赤裸裸宣揚“台獨”意識,用其炮製的荒唐的“台灣原住民是太平洋南島民族源頭”的所謂“台灣五千年海洋文化論”,割裂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文化關係;用以台灣為中心的所謂“同心圓史觀”,割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觀念;用憑空捏造的“四百年史觀”,割裂兩岸同屬一國的漫長歷史過程;用兩岸短暫的隔絕對立歷史插曲,割裂兩岸命運與共的歷史關係主流,還用意識形態對立、國際矛盾鬥爭,激發島內民眾對大陸政治體系的反感、挑撥兩岸人民之間的情感、遮蓋兩岸“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一體關係。這樣的謬論必須回擊。而衹有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大歷史的深度,才能找到最有力的武器。

  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就是最有力的武器。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扎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廣大台灣同胞不論省籍、族群都是我們的骨肉鄉親;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自己特定的心態,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我們願意用親情化解歷史留給台灣同胞的傷痛,也願意與台灣同胞一道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習近平還特別表態,衹要是有利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衹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衹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使廣大台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更多受益。這一系列的論述,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而大陸方面在“兩岸一家親”理念下推出的大量政策措施、實施的各種行動計畫,則更具體地把這種理論上的理論感染力說服力變成現實中的實證力,有力地起到了破擊“台獨”、導正民意的作用。

  三、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路線消化隔絕體系,培植反“台獨”的社會基礎

  “台獨”之所以得以滋生蔓延,一個重要原因是歷史和現實形成的橫亙在海峽兩岸的隔絕體系,這個體系包含了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軍事安全上的對峙、經濟上的競爭、涉外上對抗、文化上角力、社會上分別以及埋藏在人們思想深處的歷史恩怨情仇等等。如何解構這個藩籬和隔絕,重建兩岸同屬一國的整體體系,既是瓦解“台獨”社會基礎的根本需要,也是推進統一大業的必然之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個重要原理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反作用。解構兩岸隔絕體系,建構兩岸統一體系,既可以自上而下,通過政治談判先解決政治統一問題,再解決社會融合問題,這也是兩岸當局以往的傳統路徑;也可以自下而上,先推進經濟社會融合,實現兩岸社會一體化,再推動政治談判,最終解決政治統一問題。筆者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思想,就是後一種思維的產物。特別在目前島內對統一的抵觸依然很大、“台獨”的影響尾大不掉、國際的干預衝擊不斷的大環境下,這樣的路徑更具現實性。

  隨著兩岸經濟社會的不斷融合,兩岸人民之間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工作、學習、生活的交流條件更加便利,經濟合作的結構更加牢固,社會一體的關係更加緊密。如此一來,橫亙在兩岸之間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等界限、區隔將逐步淡化、崩解,島內分裂的社會基礎將不斷動搖、坍塌,這樣,“台獨”做文章的空間會不斷被壓縮,阻礙政治統一的藩籬會最終被拆除。所以,不管島內風雲如何變幻、兩岸關係如何惡化,兩岸經濟社會交流合作不能中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要向前發展。

  眾所周知,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後,兩岸關係趨向惡化,但中共十九大報告依然要求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隨之,大陸在“台獨”逆流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的政策舉措。尤其是2018年2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大陸隆重推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條措施,在島內引起極大正面反響,對島內民意產生了有力的正面引導作用。事實表明,假以時日,融合發展的思想之花,必然結出反“獨”促統的成功之果。

  四、用更具實戰色彩的軍事手段實施強大震懾,讓“台獨”徹底絕望

  軍事手段的運用思想,更多地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指揮相關行動的實踐中。迄今為止,在大陸方面的各類反“台獨”手段中,能讓“台獨”失望的有經濟、外交等,能讓“台獨”絕望的唯有軍事。這一點,今後一段時期不會有大的變化。但與以往相比,這些年來大陸方面在運用軍事鬥爭手段方面,有了一系列新的特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實戰性強、威懾與實戰界限模糊、威懾的可信度空前提高。這其中體現的是一種用兵思想的變化,“以武反獨”策略的調整。從實踐來看,大陸方面在台海方向專門設立主戰的東部戰區,加強了東南沿海方向軍事力量部署,快速更新武器裝備,密集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演習,有效提升現代化作戰能力。台海方向實戰實備色彩越來越濃厚,大陸對台軍事絕對優勢地位持續提升。對台軍事威懾力度大幅升高,以軍機、軍艦“繞島巡航”並軍方發言人直接而非模糊地表明對台的指向為標誌,各類威懾行動常態化;行動樣式變化多端,軍機軍艦、艦機結合、不同規模、“繞”“環”並舉、反復實施的巡航台島,航母大編隊過海峽,東南沿海一系列軍事演習,不同軍兵種、物理空間的實彈射擊,虛擬空間、非可視戰線的特種行動等等,層出不窮,其豐富性即便在李登輝搞分裂活動、陳水扁執政時代的高危期也罕見甚至未曾有過;實戰色彩極為突出。解放軍此間所有行動都有實戰背景、行動組織都按照實戰標準進行、行動實施都有隨時轉入實戰的充分準備,實質是臨戰行動或準戰爭行動,突出了一個“戰”字;逐步升級趨勢明顯,行動規模逐步擴大、部隊編成逐步豐富、航行路線逐步貼近目標、包抄突擊態勢逐步明朗化;產生影響廣而深遠,以至2018年6月以來台灣軍方不得不一改以往事前或事中宣佈其所觀測到的解放軍行動以顯示“盡在國軍掌控之中”的自我壯膽做法,改為視情進行事後宣佈甚至保持沉默,以安定島內軍心民心。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反“台獨”軍事鬥爭與其他方向軍事鬥爭是相互配合、相互策應、整體威懾的,其他方向的軍事鬥爭要策應台海方向,台海方向軍事鬥爭也要影響其他方向。在這裡面,習近平言必行、行必果的決策魄力和風格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對手不可不三思而行。總之,現時的反“台獨”軍事鬥爭注重強威懾、準實戰行動、威懾與實戰相結合、隨時可轉入實戰,而不是單純的軍事訓練。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假如民進黨在政治上、對外關係上繼續拱進、冒險,形勢還會進一步惡化,進而引發台海重大軍事危機甚至戰端。

  五、敵進我進,使搞“台獨”、挾洋自重行徑得不償失

  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當選及就任以來,處心積慮推動“柔性台獨”,千方百計融入美國的對華戰略,挑戰兩岸關係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以實際行動展現正義的力量和聲音。大陸方面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搞“台獨”、傍洋人行徑強力出手、打狠打痛,讓其損失超出其“預算”!同時教育島內民眾,警示國際社會。換言之,大陸方面絕不以對“台獨”的靈活解釋展示寬容,不再線性地以空間換時間。

  這些年來,大陸方面在回擊“台獨”挑戰、應對分裂勢力進攻方面,態度旗幟鮮明、界限清晰明確、舉措堅強有力,使得“台獨”更加得不償失。可以說,“台獨”盲動一寸,反“獨”促統便向前一尺。從台灣當局“邦交國”的快速萎縮、進行國際活動的頻頻“紅燈”,到軍事威懾壓力的空前增大、直至國際企業涉台標注的強制標正等等,無不昭示著“台獨”分裂是台灣之禍的道理。時下,島內業已形成一種普遍認知,就是搞“台獨”、傍外人必受其害,再挑戰還要遭受更大損失。這樣的鬥爭方略,鮮明地體現了習近平“中國人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立場的嚴肅性和威懾力。

  六、正確處理“反獨”與促統的辯證關係,更注重通過促統的手段反“獨”

  這一思想多見諸習近平總書記對台鬥爭實踐中,是對“台獨”分裂逆流的治本之道。長期以來,如何處理反“獨”與促統的關係,一直是對台工作的一大難題。單純強調反“獨”,可能導致促統力度不夠,時常被批評為“不講統一”;以過大力度促統,可能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不少的反作用,所謂“得不償失”、“欲速則不達”。“反獨”與促統手段應該是有機結合、一體並舉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問題的關鍵是在實踐中如何把握兩者的輕重緩急關係、形成相輔相成效應。

  習近平處理這個問題,始終既講兩點論,又講重點論。從習近平公開講話看,一是反“獨”絕不含糊,二是促統絕不放鬆,三是兩者有機結合。特別是習近平提出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理念,更體現出鮮明的以促統的手段化“獨”反“獨”的新思維。現在大陸處理對台工作問題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始終保持兩手並舉,一手堅決地反“獨”,一手大膽地促統。這些年的對台工作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策略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當然,通過促統的手段反“獨”,絕對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急“統”。大陸方面既沒有明確提出通常意義上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也沒有在促統上用力過度,把對方逼得太緊。而是始終把統一的旗幟高高舉起來,始終把統一的目標明確立在前面,始終把統一的舉措扎實落在實踐中,始終把統一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始終把統一的進程作為衡量對台工作成績的根本尺度。這是一種歷史性的變化。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11月號,總第251期)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