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走馬觀花四處瞧,正襟危坐聽報告,檢查台賬對對表。”說起當前一些督查檢查考核,不少基層幹部表示手段還是“老三樣”。一些地方和單位只要針對這“三板斧”提前做好應對,就有可能掩蓋住一些真正的問題。
不止“走過場”“大呼隆”,基層幹部普遍反映,督查檢查考核中的一些“一刀切”的考核標準、“一鍋煮”的檢查模式、“模棱兩可”的督查意見反饋,等等,不僅脫離被督查檢查考核地方和單位工作實際,讓真幹事肯幹事的幹部心里不舒服、讓那些投機取巧鑽空子的人偷著樂,更嚴重影響了督查檢查考核實效。
制定標準“一刀切”,簡單辦法難掩懶政怠政嫌疑
“我們不是給自己找借口。你說,我們鎮上發展果樹林木種植,可不是當年種當年就能結果、掙錢的,別說一個月督查一次,一個季度督查一次也不行啊!非要我們和一些引進其他產業的地方比短期進度,還沒比呢,就輸了。”“今天督查要看報表,明天檢查又要看報表,我們的精力都用在整理文字、計算數字上,那麼多工作怎麼辦?而且,有些標準提的要求,以我們的條件根本達不到……”說起督查檢查考核標準的“一刀切”,不少基層幹部一肚子牢騷。
督查檢查考核必須有標準,一是給基層工作提供努力的目標,二是提供衡量工作好壞的尺度,三是避免督查檢查考核的隨意性。但很多地方將“一把尺子量到底”與“一刀切”等同,把“督查不留死角沒有例外”與“一鍋煮”等同,辦法簡單,貌似整齊劃一、從全從嚴,其實是在制定標準時不肯結合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實際情況作差異化調整,其背後暴露出的是懶政怠政。
安徽省蕪湖市一名基層幹部說,曾在網上查閱一些地方的督查方案,發現有的縣級單位的督查方案,直接照抄照搬了市里和省里的方案,甚至標準層層加碼。
這種現象,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都不同程度存在,在當前一些重點工作如脫貧攻堅工作中較為突出。中部某省曾提出2018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國家考核評估指出該省貧困人口識別不精准、貧困人口脫貧質量不高等問題。經有關部門約談後,該省重新確定了省內有關督查方案和考核標準,提出確保到2020年如期脫貧摘帽。
|